近日,博納影業(001330.SZ)發布相關預披露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及其一致行動人擬合計減持不超過5.0016%的公司股份。《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博納影業在大股東減持的同時,其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近三年持續下滑。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博納影業2022年上市當年業績即“變臉”,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第一季度累計虧損24.50億元。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博納影業的大股東減持,或與業績持續虧損、未來發展前景堪憂等不無關系。與此同時,博納影業及其部分高管還因信披違規等受到責令改正、監管警示等處罰,也暴露了其在公司治理方面或存漏洞,值得投資者關注。
大股東減持引市場擔憂
博納影業于6月28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中信證券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中信證投”)及其一致行動人金石智娛股權投資(杭州)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信石元影(深圳)投資中心(有限合伙)、青島金石暴風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0976398股,占公司總股本的3.0000%;與此同時,浙江東陽阿里巴巴影業有限公司(簡稱“東陽阿里”)計劃減持不超過27338866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016%。
彼時,中信證投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股141274832股,占博納影業總股本的10.3431%;東陽阿里持股84928080股,占公司總股本的6.2178%。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2025年一季報顯示,博納影業的十大股東名單中,東陽阿里與中信證投分別為第二大股東和第六大股東。事實上,博納影業大股東減持行為早有發生,中信證投和東陽阿里也并非最早離場的大股東。
早在2024年11月12日,博納影業公告稱,持股5%以上的股東西藏和合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西藏和合”)及其一致行動人天津橋斌企業管理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及大宗交易方式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0554913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9691%;中信證投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三個月內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13745189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0063%。
一季報顯示,截至2025年3月31日,西藏和合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已下降至4.97%,徹底退出5%以上股東行列;中信證投及其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則降至10.27%;東陽阿里持股比例則為6.18%。
博納影業在公告中表示,股東減持主要系“自身資金需求”,其股份皆來源于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前持有的公司股份。減持的股東不屬于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減持計劃系正常減持行為,其實施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及未來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大股東頻繁減持往往被視為大股東對公司發展前景信心不足的信號,尤其在影視行業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可能加劇股價波動和市場不信任,削弱投資者信心。
上市以來連虧三年 營收凈利持續下滑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博納影業業績增長乏力,深陷虧損泥沼。
今年一季報顯示,博納影業當期實現營業收入5.25億元,同比增長19.43%;實現歸母凈利潤-9.55億元,相較2024年一季度的0.05億元出現了虧損,且暴跌17303.99%。中金公司相關研報指出,博納影業一季度業績低于市場預期,主要因公司主投影片《蛟龍行動》拍攝成本較高,疊加影片票房表現不及預期,導致一季度凈利潤大幅減少。公開資料顯示,博納影業主投影片《蛟龍行動》投資成本約10億元,上映17天票房僅3.78億元,最終于今年2月14日宣布撤檔。
博納影業此前發布的2024年報顯示,當年實現營業收入14.61億元,同比下滑9.12%;實現歸母凈利潤-8.67億元,虧損額同比進一步擴大。博納影業對此解釋稱,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為,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同比下降22.6%,觀影人次同比下降22.3%。公司電影業務和電影院業務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拉長時間線來看,博納影業營收與利潤已經連續三年下滑。財務數據顯示,2022—2024年,博納影業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約為20.12億元、16.08億元、14.61億元,實現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約為-0.75億元、-5.53億元、-8.67億元,自2022年8月上市以來三年累計虧損14.95億元。若加上今年一季度虧損額,總虧損高達24.50億元。
此外,記者還注意到,博納影業存在上市當年業績“變臉”的情況。招股書顯示,上市前的2020年、2021年,博納影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6.10億元、31.24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1億元、3.63億元。上市當年即出現營收大幅下滑、凈利潤虧損,此后更是深陷虧損泥沼。
信披違規引監管關注 公司治理任重道遠
除業績壓力外,博納影業還因信披違規等問題被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側面反映出其公司治理機制或存瑕疵。
今年5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新疆監管局(簡稱“新疆證監局”)向博納影業下發《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指出,博納影業存在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和信息披露違規等問題。
相關決定書顯示,2022-2023年,博納影業及其子公司以支付信托理財款等形式,通過第三方向公司財務負責人齊志及其關聯方和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于冬及其關聯方,分別提供資金20992.68萬元、26055.32萬元,分別構成其他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占用和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占用。截至2024年12月末,上述資金占用款已歸還。但博納影業未按規定披露與其他關聯方之間以及與控股股東之間發生的非經營性資金往來情況。
新疆證監局就此決定,對博納影業采取責令改正的監督管理措施,并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新疆證監局還要求,博納影業認真吸取教訓,加強資金管理,提高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杜絕此類行為再次發生,并提交書面整改報告。與此同時,新疆證監局還分別對于冬、齊志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監督管理措施,并均記入資本市場誠信檔案。對此,博納影業公告回應稱,公司已成立專項小組進行整改,包括完善信息披露流程、強化關聯交易審核機制,并組織全員合規培訓。
目前在二級市場上,博納影業股價已跌破5.03元/股的新股發行價格。業內人士指出,大股東持續減持與業績下滑形成惡性循環,博納影業能否在短期內重建市場信任,或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實習生孫思睿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