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科學前沿全體會議”上,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簡稱“上海AI實驗室”)攜手多家頂尖科研機構及企業,發布十項突破性科學智能聯合創新成果。這些成果廣泛覆蓋量子計算、生命科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深空天文等關鍵領域。
從60毫秒完成2048個量子比特無缺陷排布,到自主發現癌癥治療新靶點;從單細胞級精準檢測癌癥,到分鐘級生成飛行器設計方案,每項成果都展現了AI在推動前沿科學進步方面的卓越成效。這些創新不僅助力科學研究突破,更將在疾病治療、糧食安全、環境保護、航天技術等國計民生領域實現實際應用。
為進一步推動科研范式轉變,上海AI實驗室通過“通專融合”路徑,打造了“革命的工具”——基于“書生”科學多模態大模型Intern - S1的“書生”科學發現平臺Intern - Discovery。該平臺整合專業智能體、海量科研數據與實驗設備,為全球研究者提供一站式科研支持。
據介紹,Intern - Discovery搭載200余個跨學科智能體,覆蓋六大領域,支持低代碼開發,讓科研流程更智能。“科學數據廣場”開放50家頂尖機構的200余個PB級權威數據集,打破數據孤島。借助科學智能上下文協議(SCP),平臺可連接百余種實驗設備,實現遠程協同實驗與實時數據分析,提升科研效率。目前,平臺已面向全球開放試用申請,并將持續拓展學科覆蓋與資源規模,加速科研創新。
上海AI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未來將持續系統推進通專融合技術路線的發展與探索,加速以新一代通專融合基座模型的方式解決具體科學發現中的關鍵問題,擴展“書生”科學發現平臺Intern-Discovery的學科覆蓋范圍、基座模型能力、科學數據規模、智能體多樣性、實驗設施類型等,深化應用場景,聯合全球機構、企業與科研學者打造示范應用案例,為科學發現與產業創新提供關鍵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