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千里的太行山橫亙華北,是京津與華北平原的生態屏障。河南境內的南太行山脈貫穿新鄉、焦作、安陽等地,今春以來因持續干旱和大風,多地相繼發生森林火災,防火形勢異常嚴峻。
記者采訪發現,南太行林區山高林密,易燃樹種集中;深山區交通閉塞,火災預防、撲救均存在“先天短板”。加之保護區、風景區疊加,火源管控、設施建設和專業力量部署處處受限,進一步放大了火情處置難度。受訪干部呼吁,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沿太行主脊統籌部署專業救援與航空救援力量,以“人防+技防”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同時盡快化解防火設施建設中的用地、資金等政策障礙,讓一線防火體系真正“建得起、養得住、打得贏”。
氣候異常、易燃林多:火情防控困難
今年3月下旬,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區發生森林火災,起火點位于南太行山區,當地政府研判后,及時協調直升機、無人機等設備滅火,大火經4天撲滅。位于豫晉兩省交界的焦作市林業用地面積120余萬畝,冬春時節防火壓力較大,事后當地相關部門復盤,連續多日大風預警,疊加多日無有效降水,是導致火災撲救困難的重要因素。
同樣,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林地面積50余萬畝,是河南36個Ⅰ級火險縣(市)之一,12個山區鄉鎮為森林防火重點區域。由于冬春之交缺乏有效降水,盡管當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用于森林防火,今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輝縣市仍出現三次森林火情,雖然都及時撲滅,但火情頻發讓當地干部異常擔憂。
兩地受訪林業、應急部門干部均表示,今年氣候異常,干旱疊加大風,山火頻發,監控難、撲救難。“春季出現火情時,輝縣已經幾個月沒有有效降水,疊加大風天氣頻繁,導致森林消防形勢更為嚴峻。”輝縣市應急管理局副局長高然星說。
除了氣候異常因素,南太行山區易燃林多,也是該區域“易著火,難滅火”的重要因素。記者從輝縣市林業發展服務中心獲悉,在輝縣深山區,因坡度大,山地貧瘠,多年前飛播造林時,部分林區選擇耐旱、易成活、但易燃的油松、柏樹為主,集中連片,樹種相對單一,經過多年封山育林,林下落葉腐殖質等可燃物載量大,容易引發火災,且深山區道路不便,滅火困難。
據焦作市林業部門介紹,與此相同的是,北依太行的焦作市森林資源豐富,主要集中在南太行山區,現有林木多為側柏、油松等高油脂樹木,轄區山勢陡峻,山坡坡度多在40度以上,森林火險等級常年較高。
同時,山大溝深,人煙稀少,人員設備難抵達,也導致南太行火災撲救困難。輝縣市應急管理局干部介紹,淺山區交通條件好,人員相對密集,并不怕這種火情,但一些火情發生在深山區,人跡罕至,當地也沒有攝像頭覆蓋,起火原因很難查清。而且深山區林木茂盛,交通閉塞,有的山區根本沒有路,救火人員和地面設備很難抵達火場。當地防火難點是深山區,深山區村莊多以老人居住為主,交通不便,即便發現火情,人員調動也需時間,容易導致火勢蔓延,撲滅難度大大增加。
焦作市應急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山區一旦林冠著火,人員很難靠近,只能依靠無人機、直升機空中滅火。3月下旬焦作市中站區山火就是從上級部門和外省市協調7架直升機才得以及時撲滅。
近年來,南太行山區常住村民數量下降,但野游游客數量增加,當地防火管控難度增加。南太行一位副鄉長說,目前森林消防的重要舉措就是通過設立卡口,嚴格登記進入山區的人員,但近年來野游的人員增多,較為火爆的野游線路節假日人流量可達上百人。“野游游客根本不走大路,我們很難管住每位游客,就怕他們帶著火種。”這位副鄉長說。
河南縣鄉村三級干部均將森林防火作為頭等大事,設卡點、搞巡邏、搞宣傳。記者在安陽市林州市多個防火卡口看到,進山道路口均設有卡點,工作人員逢車必查,嚴防火源進山入林。但即使村民、游客沒有攜帶火種上山,如果在野外扔下玻璃瓶等容易反射陽光的物品,在持續光照條件下也有可能釀成火災,而且還會出現雷擊火、滾石火等自然火,火情防控的確不易。
消防員在火場撲救山火。資料照片
兼職多、待遇低:救援隊伍“不專業”
按照森林防火相關要求,有森林防火任務的縣(市、區)應當建立森林火災專業撲救隊伍,并給予經費保障。記者采訪發現,雖然受訪南太行縣區都有相關隊伍,但兼職化、待遇低、專業能力弱是部分縣區面臨的問題。
作為Ⅰ級火險縣,輝縣市有一支編制60人的專職森林消防隊,是受訪縣區中人員配置較好的地區。然而輝縣市森林消防隊負責人也有苦惱:“我們原來滿編60人,2025年春節前后相繼有8名同志離職,去年也有10多名人員更替。”據了解,輝縣市森林消防隊隊員一個月到手工資3000元左右,需要24小時值班,強度大、風險高,人員流動較大。
其他縣區林業部門干部表示,縣里的森林防火隊伍并不專業,有的甚至是臨時組織的隊伍,關鍵時候“用不上、不敢上”。與此同時,一線防火任務更多壓在屬地鄉村干部和護林員頭上。焦作市林業局相關干部介紹,現有政策中只有公益林護林員有財政保障,其他林區護林員多是地方自己解決待遇,有的一個人要管2000畝林區,有的卡點值守一天才給7塊錢,且深山區護林員多數年紀較大,工作開展十分不易。
近年來,由于森林火災多發,南太行部分縣區謀劃建設防火通道、隔離帶、瞭望塔等防火設施,但由于南太行山區散布多個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公園等重點保護區域,土地占用、項目審批問題異常復雜。
“我們想在山上建瞭望塔、蓄水池、停機坪,一個瞭望塔占地16平方米,但保護區范圍內的地1平方米也不敢隨意占。哪怕占用緩沖區,也需要做環境影響報告,向上級部門申報,做環境影響報告又要花錢。”焦作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防火基礎設施建設和保護區核心區不允許人員活動,這兩者存在沖突,相關政策法規亟待優化完善。
輝縣市林業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同樣表示,先不說項目資金問題,很多林區在獼猴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等生態保護區內,“動其中一棵樹都麻煩”,修建防火通道、防火墻、隔離帶等設施更加困難。
人防、技防:推動建設跨省協調機制
鑒于“早發現,早處置”“打早、打小”是森林火災防控的最佳手段,受訪干部建議,當前需圍繞“早發現,早處置”建設“人防+技防”的森林防火體系,鍛煉專業隊伍,配備專業設備,科學優化政策,建設防火設施,為南太行森林防火打下堅實基礎。
“利用空中監測設備,巡護人員視野開闊,能清晰洞察森林全貌,迅速捕捉潛在火災隱患,一旦森林火情出現,可做到早察覺、早應對,降低損失。防范森林火災時,要綜合運用多種科技手段提高火情監測覆蓋率、識別準確率,并及時反饋,這樣才能確保第一時間反應、處置,從而避免造成更大損失。”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姚朋表示,近年來隨著極端天氣增多,使得山火發生的頻率、嚴重程度以及火災高風險季節的持續時間都在增加。航空巡護讓森林防火如虎添翼,相較于傳統地面護林方式,航空護林優勢顯著。
具體到太行山區森林防火,要推動建設跨省協調機制。太行山區地形復雜、山高林密,橫跨多省,一旦發生較大森林火災,僅依靠單一縣市進行地面撲救較困難。多名受訪干部表示,可考慮推動建設豫晉跨省合作機制,科學布局專業消防力量,如建立區域性的無人機基地,布防專業航空消防力量,彌補各縣區專業力量薄弱、大型設備養護難的困境,一旦出現火情可以及時增援,防止火情擴大造成損失。
同時,適時破除森林防火設施建設中的政策障礙。受訪基層干部反映,《全國森林防火規劃(2016—2025年)》即將到期,可考慮將南太行、乃至太行山區納入全國森林防火重點區域,享受相關支持政策。鑒于南太行易燃林面積較大的現實狀況,優化相關政策,簡化審批流程,支持南太行深山區建設生物阻隔帶等火情防控設施。
此外,應加強一線防災隊伍和防災能力建設,尤其在深山區森林防火滅火實踐中,基層干部普遍認為高空攝像頭和無人機能發揮重要作用。例如輝縣市、焦作市中站區都曾嘗試用上百臺經過改造的植保無人機撲滅小火和地表火,實踐效果不錯,且河南作為農業大省,植保無人機飛手眾多,可考慮作為后備減災力量,也可在各鄉鎮、重點村配備巡視無人機,以便“早發現,早處置”。
(經參調查線索征集郵箱:1381079928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