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推動政府部門轉變觀念,引導河北國有企業積極參與期貨市場。近日,河北證監局與河北省委金融辦、鄭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簡稱:鄭商所)共同舉辦“河北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走進政府”專題培訓,來自各地市財稅、審計、國資、金融系統及省屬重點國有企業有關代表130余人參會。
河北作為傳統工農業大省,在煤炭、鋼鐵、玻璃、玉米、雞蛋等產量位居全國前列,產業涉及鄭商所純堿、玻璃、棉花、白糖等10多個品種,在利用期貨市場方面具有較大潛力。近年來,受國內外多重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劇烈,企業旺盛的避險需求與手段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實踐中,國資部門監管企業套保業務及風險管控、稅務部門涉及交割時增值稅處理、審計部門事后核查業務合規性,相關政府部門如對期貨市場缺乏了解,不能正確認識實體企業套期保值業務,則嚴重影響國有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企業不敢運用期貨衍生品工具開展風險管理,面對價格不利波動只能被動承受“靠天吃飯”,缺少有效應對舉措,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
本次培訓是河北證監局與省委金融辦、鄭商所首次面向地方政府部門聯合組織,旨在提高地方政府及國有企業對期貨業務的認識,進一步為河北實體企業參與期貨市場營造良好氛圍。培訓聚焦期貨衍生品市場的功能作用、企業風險管理模式、如何看待國企期貨套期保值業務、期貨衍生品業務財務處理及審計合規要點等方面進行專題講解,中農集團、正大玻璃分享了利用期貨市場開展風險管理的實操經驗,并和與會代表就實務中的難點問題探討交流。
下一步,河北證監局將繼續加強與地方政府及各期貨交易所的協作,在做好監管主責主業的同時,立足河北、服務河北,推動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引導更多的地方國有企業走進期貨市場,為河北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式現代化河北場景貢獻更多期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