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降費預計超10萬億元、去年超過1億納稅人依法申請退稅超1300億元……在28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介紹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稅收改革與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果。
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平穩增長,國家財力基礎進一步壯大,稅務部門累計征收的稅費收入預計將超過155萬億元,占全口徑財政收入的80%左右,稅收收入呈現出“量增質優”的特點。
發票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實體經濟穩中提質,民營經濟發展穩中有升,經濟社會活力進一步增強。其中,制造業銷售收入占全部銷售收入比重保持在29%左右,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3.9%。另外,今年上半年民營經濟銷售收入占全部銷售收入的71.7%,比2020年提升了2.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新質生產力在“十四五”期間加速成長。以今年上半年情況為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胡靜林介紹,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增長14.3%,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占全部制造業比重由2020年的15.3%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6.9%,創新產業勢頭強勁。同時,2021年至2024年,全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年均增長10.8%。
稅收營商環境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取得積極進展的同時,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也在“十四五”時期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向好、向新。“2021年至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9.9萬億元,預計到今年底將達10.5萬億元,年均新增減稅降費超2萬億元。”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蔡自力表示。
從政策導向看,聚焦支持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新增減稅降費3.6萬億元,占比達到36.7%。以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為例,“作為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稅收支持政策,‘十四五’期間,我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優化、力度不斷加大,其中2024年度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3.32萬億元、享受戶數61.5萬戶,較2021年度分別增長25.5%和16.7%。”蔡自力介紹。
另外,從受益主體看,在各類經濟主體中,包括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在內的民營經濟納稅人,新增減稅降費7.2萬億元,占比達到72.9%;在各類規模企業中,中小微企業共享受新增減稅降費6.3萬億元,占比達到64%。從稅務登記的數據來看,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全國涉稅經營主體突破1億戶,比2020年凈增加3000萬戶,顯示出我國市場活力足、韌性強。
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同時,“十四五”以來,稅制改革和減稅降費也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以個人所得稅為例,2024年度個稅匯算與2020年初次匯算相比,享受專項附加扣除的人數達1.19億人,增長55%;減稅金額增長156.5%,由2020年的1160億元增加到今年的近3000億元。綜合來看,2021年至2024年,國家在養老、托幼、醫療、教育等領域實施的惠民稅收優惠政策,年均減免稅增長11.7%,有力促進了民生改善。
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外商來華投資穩步增長。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王道樹表示,“十四五”期間,外資企業累計有超過6300億元的利潤享受到再投資稅收優惠,最近國家又進一步出臺外商再投資稅收抵免優惠政策。在政策落實中,稅務部門為超過1000個“引進來”重點外資項目配備了服務人員和團隊,幫助其更好適用中國稅收政策。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外資涉稅經營主體的戶數比2020年增長了12.7%。
“下半年減稅降費的方向將延續聚焦增強經濟社會活力、助力高質量發展的主線,核心是在既有政策成效基礎上,進一步精準發力、提質增效。”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李旭紅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減稅降費將延續支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及民營和中小微企業的方向。同時,依托稅收大數據精準推送,簡化流程,確保政策直達快享,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