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瀘州老窖、五糧液、水井坊等酒企紛紛宣布將推出低度酒產品,布局低度酒市場。來自中國酒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5年低度酒市場規模將突破74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或達25%,增速遠超白酒行業整體水平。《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受年輕消費群體偏好影響,低度化已成為白酒消費的新趨勢,中度酒、低度酒或是白酒行業未來發展方向之一。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以白酒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已在低度酒市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未來誰能占得先機、拔得頭籌尚有待市場進一步觀察。
據介紹,低度酒,在白酒行業中一般指采用了降度工藝、酒度在40度以下的白酒。為了適應不同場景的消費需求,常見的低度白酒度數有38度、35度、32度、28度,主流產品有瀘州老窖推出的產品38度國窖1573、五糧液旗下產品39度五糧液等。此外,還包括20度以下的超低度白酒,如五糧液旗下仙林生態小酌時光果味酒等。記者了解到,目前,瀘州老窖還計劃研發6度、16度的白酒,錨定消費者需求,拓展更低度數酒類的消費市場。
近年來,多家酒企嘗試低度酒研發,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早前,瀘州老窖公司總經理林鋒在2023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公司的低度酒銷售占比大幅提升,38度國窖1573在公司的銷售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0%左右。近日,瀘州老窖宣布28度國窖1573研發成功,將適時投放市場。林鋒表示,低度酒賣得不錯,原因在于90后和00后等消費群體更喜歡低度酒,這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中度酒和低度酒是未來行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在此趨勢下,其他酒業也紛紛研發新品,進軍低度酒賽道。《經濟參考報》記者研讀公開資料發現,五糧液將推出29度的新品“一見傾心”系列,洋河股份計劃對33.8度微分子白酒系列產品進行升級,酒鬼酒計劃發布四款40度以下的白酒新品,而水井坊將針對25-30歲的年輕消費者在特定區域推出38度以下產品。從白酒行業來看,低度酒已經成為各大酒企爭相搶占的重要領域。
2025年上半年,伴隨著政策調整與消費場景轉變,白酒行業持續承壓,白酒消費的三大核心場景(政務、商務、聚飲)均呈下滑趨勢。不少酒企也出現了營收下滑、凈利潤走低、銷量驟減、庫存囤積等諸多問題。與此同時,年輕人逐漸成為主要消費力量,傳統的飲酒文化、酒桌文化正不斷遭到挑戰。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白酒“降度潮”背后,是酒企拓展“年輕化”市場、扭轉頹勢的迫切需求。
然而,白酒“低度化”并非“加水稀釋”這么簡單。據介紹,白酒的酒度在47度以上時比較清澈透明,然而隨著酒度的降低,沉淀析出,酒水的透明度會逐漸變差,甚至渾濁、失去光澤。同時,由于度數降低,白酒的味道與香氣均會減淡,影響飲用口感。行業人士認為,探索合適的降度工藝,力求“降度降價”的同時品質不減,對酒企來說或是當下最為重要的課題。
部分白酒專家直言,短期來看,老窖、五糧液等企業推出的低度化新產品可通過經銷商渠道短期調整收入,但消費端實際接受度有限。不少傳統白酒消費區因口感偏好固化難以改變,而針對年輕消費者的低度化嘗試亦不匹配需求,年輕群體更傾向10度以內且具豐富口感的產品,而非20多度的低度白酒。從技術上看,當前工藝改進雖能提升20多度白酒的豐富度與口感,仍難以帶來顛覆性變化或有效培育增量需求。
盡管當下勢頭迅猛,但低度酒能否契合消費趨勢的本質而非表面偏好,能否在短期浪潮褪去后形成長期文化認同,或仍待市場檢驗。(實習生朱雨香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