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經核算,2024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為242908億元,比上年增長6.7%(按現價計算),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現價增速高2.5個百分點;占GDP的比重為18.01%,比上年提高0.43個百分點。
“三新”經濟是以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為核心內容的經濟活動的集合。創造新內需、推動產業轉型、不斷塑造優勢產業,近年來,“三新”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持續顯現,無論是在供給側還是在需求側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具體來看,最新數據顯示,“三新”經濟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9485億元,比上年增長6.7%,占比為3.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100459億元,比上年增長5.5%,占比為41.4%;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2964億元,比上年增長7.7%,占比為54.7%。
“這一數據揭示了中國經濟正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躍升’關鍵期?!隆洕黾又翟鏊亠@著高于GDP增速,標志著其正從‘輔助變量’躍升為‘主導變量’?!蹦祥_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三新”經濟是結構性優化的“加速器”,第三產業占比和增速遠超第二產業,表明中國經濟正從“制造依賴”向“服務驅動”轉型。其中,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綠色金融等領域的爆發式增長,正在重塑全球產業鏈分工格局。
具身智能、多模態大模型……快速迭代的創新技術及應用正持續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剛剛結束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3000余項前沿展品及100余款“全球首發”“中國首秀”新品集中展示,展現出當前我國生產力整體躍升過程中的新進展?!敖衲辏珹I產業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技術與應用的共振周期。”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表示,一方面,技術還在往上快速增長,沒有明顯的天花板;另一方面,技術在性能、成本方面變得“可用”,大規模的應用也已開始落地“扎根”。
值得注意的是,來自清科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股權投資案例數共5612起,披露金額3389.24億元,分別同比上升21.9%、1.6%。其中,就行業分布來看,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藥健康、清潔技術等新產業領域獲得投資數量同比顯著增長。
另外,新產業領域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和充電樁大幅增長,正在形成從電池到智能駕駛的全產業鏈優勢;eVTOL商業化試點啟動,深圳、蘇州等地已建立低空物流航線。
得益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向服務業滲透,順應多元化、多樣化、個性化的產品或服務需求的新業態及新商業模式也正持續涌現。
“新業態亮點則是場景革命。”田利輝表示,沉浸式消費發展迅速,AR/VR設備產量兩位數增長;共享辦公、共享出行平臺整合閑置資源,共享經濟持續發展?!叭隆苯洕ㄟ^創造新場景、重構供應鏈、激活要素市場,不斷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此外,作為新模式亮點,京東工業品“MRO電商化”改造傳統供應鏈、華為鴻蒙生態接入設備大幅增長,平臺生態成為新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