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產汽車在美國宣布對旗下大規模車輛實施延保服務一事成為市場焦點。此前日產汽車因央視“3·15”晚會曝出其缺陷而作出延保十年承諾,今年許多車輛延保期剛過就“趴窩”,后續維修成本令消費者難以接受。業內人士提醒,車主可在故障發生前與廠商協商進行順延服務,故障發生后維權期間還需注意形成合力,防范承擔修理費與車輛殘值費用倒掛的權益受損情形。
缺陷組件故障 維修費與車價倒掛難倒車主
今年5月,日產英菲尼迪QX60車主關先生在行駛中發現抖車、爬坡費勁的狀況,行駛臺顯示動力系統故障須停駛的提示。關先生來到4S店檢修,發現故障出在變速箱,被告之需要更換。關先生選擇不更換,因為約12萬公里里程同款車在二手車市場報價約9萬元,低于4S店北京祥龍博瑞報出的約10萬元維修費。
祥龍博瑞人士向車主解釋稱,這批車變速箱有缺陷,此前日產已采取延保十年服務,但車主于2015年購車,剛好過了延保期幾個月,費用需全額自付。“我們也是按車企要求,過了延保服務期一天也不行?!?/p>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網站2021年底公告顯示,在2021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了日產英菲尼迪因變速箱缺陷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件線索后,該公司作出對變速箱這一關鍵機組實施延保十年的補償措施。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當時表示,針對曝光問題是否涉及安全隱患情況,還在組織開展缺陷調查,如確認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將推動企業實施召回,消除安全隱患。
至2021年底,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和《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的要求,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召回2014年4月17日至2020年11月3日生產的部分進口英菲尼迪QX60混動汽車,共計27133輛。
召回公告稱,本次召回范圍內車輛由于混動系統控制軟件設定不充分,當驅動電機軸承損壞且發動機與驅動電機轉速差過大時,會觸發特定故障碼,依據此故障碼的控制策略會停止發動機和電機的運轉,造成車輛行駛中動力中斷,存在安全隱患。公告還提及,車輛召回維修前用戶應小心駕駛,如發現車輛變速箱出現異常,應及時聯系英菲尼迪授權經銷商處理。
關先生于2015年購入的英菲尼迪QX60車均包含在上述事件中,但今年5月延保服務剛過期就遭遇“趴窩”。
非召回缺陷處理不當或令品牌形象受損
此次故障時點剛好是變速箱這個關鍵組件出了“安全期”——十年延保期。但尚未符合召回條件,相關故障處理爭議需要消費者尋求多方溝通和舉證。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人員表示,車輛如果被認定需要召回,是不受年頭、車次和消費“三包”責任限定的。但召回需要兼具批次和危及社會公共安全的不合理風險兩項才會觸發。不符合上述標準,質量瑕疵爭議則歸消協負責。
據介紹,關先生的車之前因存在召回范圍內缺陷,已被車廠通過軟件升級手段處理。而此次變速箱故障時間過了廠家認定的“非召回”缺陷的十年延保,后續修理費用權責若有爭議需要消協處理。
業內人士表示,消費者與商家進入法律爭議流程階段,需要跟合同關系締結方進行處理,即與當地汽車經銷商4S店進行協商和法律訴訟,這些店在權益方面與廠家有法律協議,消費者不能越過經銷商直接向廠家進行法律追責。
關先生詢問廠家處理意見時,廠家也表示,過了延保期不能處理,修理費用需要與購車的4S店經銷商溝通,相關維修費用優惠減少的申請不予采納。關先生與消協溝通時,也被告知只能依據售后“三包”協議條款處理訴求。
業內人士表示,對于達到召回標準的缺陷故障,廠家才會承擔維修相關費用,關先生的問題如果具有群體性,即多名消費者一起申請向質檢部門舉證才有可能認定需要召回。不過依照國際慣例,召回的審定周期較長。比如近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宣布,在日產汽車于6月發布召回后,將結束對454840輛日產汽車發動機故障問題近兩年的調查。這項始于2023年12月的調查指控部分日產車型存在發動機故障導致動力喪失的問題,消費者還報告了發動機爆震異響。美國汽車安全監管機構表示,若發動機內部部件脫落并損壞缸體形成破孔,可能導致機油接觸高溫表面而引發火災。
NHTSA數據顯示,共收到1878起事故報告,其中12起導致碰撞或火災。調查涉及日產旗下Rogue、Altima等車型及英菲尼迪QX50、QX55等豪華車型。
日產6月發布的召回方案要求經銷商檢查油底殼是否存在金屬碎屑。未發現碎屑的車輛將根據發動機類型更換機油并進行小修;發現碎屑則可能需大修或更換發動機。日產還同意將受影響車輛的質保期延長至檢測后10年或12萬英里。
由于用車體驗不佳,日產旗下英菲尼迪等缺陷車型遭遇了消費者“用腳投票”。“早知道車的關鍵機組有缺陷,當初就不會選購。用車多年后才被告知關鍵組件有嚴重缺陷,損害消費者的知情權,廠家只是單方面制定延保補償措施,對車主權益沒有足夠保障。未來換車肯定不會選日產相關車型?!标P先生說。
公開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英菲尼迪在中國銷量僅700余輛。而在缺陷信息曝光前的2017年,英菲尼迪在中國年銷超4萬輛,增速超30%,前后銷量呈現“冰火兩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