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施工現場,建設場景火熱;生產車間內,訂單源源不斷;各單位各部門靠前服務,精準施策,護航項目推進和企業生產……連日來,昌平區黨政機關、企業車間,一幕幕政企同心、雙向奔赴、共謀發展的生動場景,組成了昌平經濟蓬勃發展的畫面。
營商環境的優劣,常系于企業群眾辦事的“末梢”。時代呼喚,昌平不斷“點題”和“扣題”,一直為企業發展提供肥沃土壤和充足養分,多角度、多渠道、多舉措為企業創造良好產業基礎和營商環境。
從區位定位和區位優勢出發,昌平始終以服務首都發展為統領,緊扣“五子”聯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長期以來,昌平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并提供了全面的政策扶持,構建了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
從構建現代化服務型政府出發,昌平堅持把強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圍繞打造“昌通辦”“昌快干”品牌,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先進產業資源集聚,成為“第一批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
區域的進步和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可以說,昌平區與企業始終雙向奔赴、共生共長。為了更好地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昌平頻頻發力。始終聚焦服務效能,在“優”字上不斷提升,堅持“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持續深化綜合查一次、高效辦成一件事等改革,強化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撐,堅持清單式管理、項目式推進,及時協調解決營商環境方面的重點、難點問題,全力以赴為企業紓困解難。
昌平在全國率先實現個人股權轉讓“全程網辦”,打通納稅申報“零跑路”。針對疑難事項、老年群體等,北京市稅務局以昌平區為試點,探索建設全市首個稅務、市場監管局兩部門“一窗聯辦”窗口,提供咨詢、審核、受理一體化閉環服務,實現從“一次辦成”到“一次辦好”的服務升級。
實踐中,昌平還積極探索多個改革,其踐行的是為民服務的初心,點燃的是城市發展的希望。它用行動詮釋,優化營商環境,既要大刀闊斧的制度改革,也需細致入微的服務升級。簡化的是辦事堵點,消除的是發展阻力;一窗受理延展的是服務半徑,贏得的是民心紅利。
昌平區在“抵押即交證”辦理過程中,創新銀行提前介入機制。在企業拿地階段,銀行等金融機構可提前介入,更早地參與到項目評估中,做出更精準的風險判斷,增強銀企合作信任基礎。
對企業家的“頂格禮遇”,對營商環境的“孜孜不倦”,昌平讓企業感受到了發展的希望。城市厚植沃土,企業蓬勃向上,這樣生機勃發的畫卷正在昌平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