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踩雷”信托理財事件再現。日前,上市公司*ST雙成(002693.SZ)發布公告,因購買的中融國際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信托”)理財產品逾期未兌付,公司已向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人民法院提起營業信托糾紛訴訟。涉案金額達5198.479萬元人民幣,目前案件已受理但尚未開庭。
據公告,*ST雙成分別于2022年9月和2023年4月購買中融信托理財產品合計5000萬元。這些理財產品均已逾期,僅兌付部分利息款,剩余本息尚未兌付。公司曾于2023年9月29日、2023年10月21日披露相關風險提示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9月15日,中融信托發布公告稱,受內外部多重因素影響,公司部分信托產品無法按期兌付。為提升公司經營管理效能,經股東會授權、董事會審議通過,公司與建信信托、中信信托簽訂了《委托管理服務協議》,聘請上述兩家公司為公司經營管理提供專業服務。這也是中融信托首次正面回應旗下產品逾期情況。中融信托強調,公司相關的債權債務關系、信托法律關系不會因此而發生改變,公司繼續按照有關法律和信托合同約定,對信托產品投資者承擔受托人責任。
與此同時,中融信托大股東經緯紡機(000666.SZ)向深交所遞交了退市申請書。此前,停牌多日的經緯紡機突然公告宣布,由于市場變化,公司經營面臨重大不確定性,為保護中小股東利益,經公司股東恒天集團、恒天控股提議,并經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擬以股東大會決議方式主動撤回股票在深交所的交易,并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股票。
Wind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36家上市公司認購信托產品,購買信托理財產品的金額合計超過85億元人民幣。其中,海信家電以57.95億元的認購總金額“領先”,涉及的信托公司包括百瑞信托、金谷信托、中糧信托等;網宿科技、方大特鋼、天邑股份緊隨其后,三者相差不大。
“從現金管理手段來看,信托理財的收益一般會更高,穩定性也不錯,因此成為很多上市公司理財的選擇方式。”中國市場學會金融學術委員付立春此前表示,如果上市公司投入較多,而產品出現兌付等問題,則會對公司后續投資、經營現金流產生影響。除基本面外,還會影響公司股價、投資者判斷以及后續監管等很多方面。
對此,專家建議,上市公司購買信托理財產品,在追求收益的同時,還需謹慎評估風險,合理配置資產,在保障資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資金的高效增值。信托公司也應積極適應市場變化,為上市公司提供更優質、更安全的信托產品和服務,共同推動信托理財市場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