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凌晨,武漢至松滋高速公路(以下簡稱“武松高速”)武漢段、仙桃至洪湖段正式通車運營。通車后,武漢到洪湖的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1小時。其中,仙桃至洪湖段因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沿線河流密布、多基本農田,施工難度大,中建五局項目團隊通過技術創新與生態保護舉措攻克多重難關。
作為《湖北省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武松高速是該省“九縱五橫三環”高速公路網的關鍵聯絡線,由武漢段、仙桃至洪湖段等5段組成,總長約222公里。其中,仙桃至洪湖段起于仙桃市西流河鎮,對接武松高速武漢段,止于洪湖市萬全鎮,全長約48公里。該路段起點至胡家臺樞紐互通段采用6車道,其余路段為4車道,設計時速120公里,主線設樞紐互通式立交2處、一般互通式立交4處、服務區1處以及匝道收費站2處。
“受江漢平原軟土地質以及耕地保護等因素影響,項目施工如同在‘豆腐里插筷子’,既要站穩腳跟,又不能破壞周邊生態環境。”項目執行經理閻致敏介紹,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項目團隊在設計、選址、施工各環節,充分考慮基本農田、水源保護問題,建設主線大橋31座,將橋梁占比提升至83%。較傳統路基設計節約永久征地1050畝。橋梁施工過程中,實現橋下同步“覆土復綠”。
項目技術總工孟慕鄒表示,團隊還通過推行班組管理規范化、首件施工樣板化等舉措嚴把“質量關”。在建設過程中,項目應用智能焊接機器人、自行式移動液壓模板、水泥攪拌樁智能化監控系統等一系列智能設備,推廣BIM技術實現全生命周期管理,較計劃工期提前14個月建成。
據介紹,武松高速仙桃至洪湖段的通車,將打通武漢經荊州、宜昌、恩施至重慶的新通道,進一步優化長江經濟帶橫向骨干路網,改變仙桃市東南部、洪湖市中北部無高速的現狀,構建起武漢至洪湖1小時交通生活圈,惠及沿線200萬群眾,成為聯動武漢城市圈與江漢平原的“經濟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