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浪潮不斷迭代,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正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近期,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平臺企業舉辦“平臺+產業”人工智能對接活動,共同啟動“AI產業加速器計劃”。該計劃既是順勢而為,也是主動出擊,浙江將以人工智能為引擎,助力中小企業數智化升級,不斷釋放AI的技術勢能和產業潛力。
AI持續創造新機遇
浙江一帆日用品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浴巾、沙灘巾等日用品業務,通過1688平臺出口十多個國家。“現在整體趨勢是‘小單快返’,這對企業的反應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總經理舒凱說,“因此從去年開始,企業就從產品設計切入,試水人工智能。”
這一試,效果立竿見影。“過去,設計一款新產品至少需要五人團隊協作開發,如今,只需一名AI訓練師搭配一臺本地部署的大模型設備。”舒凱說,成本直接下降近七成。
AI正在幫助工廠把過去“不愿接、接不了”的小單,變成“接得住、做得快、賺得到”的穩定生意。不僅僅是工廠,人工智能為那些沒有工廠、沒有團隊的“輕創業者”帶來機遇。
對接會上,不少年輕人分享自己借助AI與平臺工具,探索個性化生意的經驗。有新手媽媽憑500元起步,通過定制寵物周邊三年賺下260萬元;也有汽車發燒友,利用AI設計與小批量生產,僅靠一款車載杯架半年凈利130萬元……他們依托柔性供應鏈和AI能力迅速孵化產品,跑通商業路徑。
如今,小紅書博主、抖音主播、快手達人、社區“團長”、各種“群主”以及全職媽媽成為“輕創業”的主力,一些做副業的年輕白領,從副業上賺的錢能比工資收入高得多。“這樣的人越來越多,成為當下的重要趨勢,一個數據就能說明,在1688上,2024年活躍買家數同比增長55%,增速超過了所有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1688平臺CEO余涌說。
“AI產業加速器計劃”啟動
作為全國人工智能發展的“第一方陣”,浙江正在以平臺經濟為引擎,全面推動AI賦能產業發展。浙江省委、省政府在近期召開的全省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明確提出要打造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深化“平臺+產業”雙向賦能,著力打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新標桿。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將“AI賦能”確立為“平臺+產業”雙向賦能行動的核心引擎,充分發揮平臺企業在AI技術、大數據和市場應用等方面的集成優勢,聯合平臺企業推出“AI產業加速器計劃”。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產業集群的中小企業來說,人工智能不僅是一項前沿科技,更是一次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寶貴機遇。
圍繞該計劃,浙江制定了三大保障舉措。
“首先是建設‘平臺+產業’綜合服務站,集成運用質量、標準、計量、品牌、知識產權等服務手段,為企業開展線上線下綜合集成服務。”上述負責人說,其次,選配人工智能輔導員,支持平臺企業選派一批AI技術人員,為企業提供“零距離”“一對一”的AI應用定制服務,讓企業學會運用AI技術挖掘新商機、拓展新空間。
此外,浙江還將搭建一批合作對接平臺,持續開展“貨通全球產業帶出海計劃”“人工智能+平臺經濟”等系列活動,通過搭建多方合作交流機制,推動人工智能各類創新要素集聚和資源合理配置,助力產業加速變革,提升核心競爭力。
助力中小企業數智化升級
那么,到底如何為中小企業鋪設通往智能化未來的快車道?
“浙江將圍繞開放算法資源、提供‘工具箱’、打造‘制控駕駛艙’等方面發力。”據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謝小云介紹,浙江將進一步開放平臺數據和算法資源,提供模塊化AI開發平臺,通過標準化接口降低中小企業技術接入門檻,減少底層研發投入;基于數字孿生技術構建3D產品模型,模擬真實場景開展虛擬測試,優化原型設計,減少試錯成本。
其次,浙江為廣大中小企業配置低成本“即插即用”工具箱,提供“低代碼、輕量化”軟件包;部署柔性生產調度系統,適配小批量、多批次訂單,實現“小單快反”制造;輔助生產優化計劃,形成“設計-排產-交付”全鏈路協同。同時,浙江還推出“市場智能助手”,讓營銷“更精準”。
據悉,今年以來,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實施“平臺+產業”雙向賦能行動,探索實踐平臺產業“雙融、雙促”發展機制,聚焦消費品產業集群強鏈、補鏈和延鏈,重點培育打造25個布局合理、具有區域特色的消費品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