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黑龍江省大慶市,廠房與油田井架相映成趣。這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正掙脫“一油獨大”的路徑依賴,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在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新興賽道上不斷發力,為資源型城市轉型注入強勁動能。
產業集群蓄能
在沃爾沃汽車大慶工廠的總裝車間,新款S90轎車不斷下線。作為這款豪華轎車的全球唯一生產基地,大慶已構建起完整的汽車產業生態。
與其毗鄰的安道拓(大慶)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內,每幾分鐘就有一套汽車座椅完成裝配,20分鐘內即可運抵沃爾沃汽車大慶工廠。
目前,大慶以沃爾沃汽車為產業龍頭,打造從上游汽車零部件配套、終端整車制造到下游汽車后市場服務的全產業鏈條,汽車制造業產業產值近180億元。
在大慶市紅崗經濟開發區興隆園區,中晟國金(大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萬立方米天然氣儲氣罐巍然矗立。“這一罐液化天然氣,相當于儲存了600萬立方米的氣態天然氣。”公司總經理王延秋介紹道。
企業落戶大慶,累計投入4億元,得益于當地豐富的天然氣資源,以及完善的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廠區內建成的38公里長輸管網,接入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的分輸壓氣站,實現俄羅斯氣源的穩定供應。
“我們在內蒙古東部地區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在呼倫貝爾城市燃氣市場的占有率接近90%。”王延秋說,大慶的區位優勢使企業能夠輻射1000公里半徑內的市場區域。
“氦氣應用于航天航空、半導體制造等領域,我們收集提純天然氣中的氦氣,預計年產能可達50萬立方米。”王延秋說,僅此一項可增加收益約4000萬元。
科創引擎發力
黑龍江多維時空自由制造有限公司廠房內,50余臺工業級3D打印設備發出規律的“嗡嗡”聲,金屬粉末在激光照射下層層堆疊,逐漸成型為復雜的機械零件。
“自2014年起,我們先后開發30多款工業級3D打印設備,2019年建廠投產。”公司董事長李蘇亮介紹,目前公司已形成以金屬、無機復合材料等為主要耗材的3D打印設備系列。
廠區后方擺放著兩尊近一人高的文創雕塑。“這類雕塑如采用傳統工藝,從制模、成型到上色通常需要15天,而采用3D打印技術僅需三四天。”李蘇亮說。
“這是高度鏤空的鈦合金航空零件,相比傳統工藝減重約70%。”拿起一件小衛星輕量化結構件,他介紹道,傳統工藝難以實現的復雜結構正是3D打印技術的“專長”。目前,其打印件已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制造等多個領域。
大慶溢泰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砷化鎵等化合物半導體材料研發生產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無塵車間內,設備精準執行晶片分揀、傳輸等操作。
晶圓襯底加工位于半導體產業鏈上游,曾長期被國外壟斷。“如今我們已實現從多晶合成、單晶生長到晶圓加工的全流程自主生產,光電子砷化鎵晶圓年產量達360萬片。”公司董事長馮佳峰說。
傳統光電砷化鎵產品多用于LED照明,單價約每片100元。大慶溢泰著手拓展高附加值領域,從傳統光電砷化鎵向通信、雷達領域所需的微電砷化鎵延伸。
“微電砷化鎵晶圓對純度要求更高,單價可達每片1000元。”馮佳峰介紹,目前公司對附加值更高的磷化銦、銻化鎵等半導體材料也已陸續實現量產。
綠色轉型提速
在大慶圣泉綠色技術有限公司展廳內,一款寫有“無氯漂白,健康生活”字樣的原生漿生活用紙格外引人注意。“這款紙以優質秸稈為原料,采用無氯漂白清潔生產工藝,杜絕了有害物質的產生和殘留,讓消費者用得更放心。”公司纖維素研究室主任張希拉開一卷卷紙介紹說。公司自2019年入駐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以來,累計投資22億元,建成生物質精煉一體化項目,年可消納各類農作物秸稈50萬噸。
在大慶華理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發酵生產線全速運轉。“我們先將篩選馴化后的特定菌種接種到種子罐中,待菌種生長至適宜程度,再轉接到發酵罐進行二次培養,菌種代謝產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劑便是核心產品。”公司生產部工程師孟祥會介紹說。
公司總經理李國軍介紹,公司的生物表面活性劑主要供應給大慶油田等大中型油田用于驅油,生物驅油產品可部分替代化學驅油劑,在推動采油提質增效的同時,也減少環境負擔。目前,企業正全力攻關第三代生物基表面活性劑,可完全替代化學驅油劑,不僅進一步提升原油采收率,對環境也更加友好,兩三年內升級產品將正式投放市場。
數據顯示,2024年大慶市新辦涉稅經營主體較2023年增加7732戶,同比增長36.5%。全市高技術產業銷售收入由2023年的158.6億元上升至2024年的236.6億元,同比增長49.2%。
大慶市市長李巖松表示,大慶市將聚焦新質生產力引領,壯大產業新引擎,圍繞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開辟轉型振興“未來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