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牛奶第一股”皇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皇氏集團”,002329.SZ)就“是否會因業績不佳被標記風險警示”回應稱,公司目前經營正常,未存在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皇氏集團業績持續虧損、資產負債率攀升至歷史高位、股價一路下探,加之屢遭監管警示及處罰,引發投資者擔憂。
業內人士表示,皇氏集團存在業務板塊關聯性弱、資源配置分散、跨界投資過度等問題,核心乳業板塊未能獲得充分支持,發展動能不足,未來應集中資源鞏固其在乳制品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資產負債率創歷史新高
皇氏集團是國內水牛奶領域龍頭企業,在業內有“水牛奶第一股”之稱,是國內首家奶水牛育種并實現商業化運作的公司,主營業務包括乳業和信息業務、光伏EPC等。
7月15日,皇氏集團發布的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50萬元至700萬元,上年同期為128.26萬元,同比由盈轉虧;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預計虧損2030萬元至2380萬元,同比加劇虧損,去年同期為虧損1930.19萬元。
對此,皇氏集團解釋稱,公司主營業務行業競爭加劇,傳統市場價格戰內卷嚴重,雖然公司積極調整營銷思路,關閉部分低毛利率或虧損業務單元并加速向數字化轉型,水牛奶系列產品的推廣和渠道拓展取得積極成效,但受市場競爭和成本壓力影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導致公司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有所下降。
皇氏集團的業績頹勢也能從2024年報中窺見一斑。年報顯示,公司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0.46億元,同比下降29.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81億元,同比銳降1110.73%;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5.04億元,同比下降231.90%。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0年上市以來,皇氏集團資產負債率總體呈不斷攀升的趨勢。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期末,皇氏集團總資產為4801791336.89元,負債合計3745379941.57元,資產負債率近78.00%,創歷史新高。
同花順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4年,除2023年同比略有下降之外,皇氏集團的資產負債率逐年遞增,分別為37.59%、44.26%、47.62%、50.11%、50.36%、61.66%、65.94%、67.15%、66.46%、77.11%。而從行業來看,2024年乳制品行業平均資產負債率為40.83%,皇氏集團明顯高于行業平均值。
另據年報,2020年至2024年,皇氏集團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已連續5年為負值,分別為-1.92億元、-5.20億元、-1.06億元、-1.52億元、-5.04億元,累計虧損14.74億元。
截至2025年8月11日收盤,皇氏集團股價為每股3.85元,總市值為32.05億元。與2015年股價歷史峰值每股30.12元相比,其股價已縮水87.22%。
圖為廣西一奶水牛養殖基地的員工運用機械擠奶。資料照片
屢遭監管警示及處罰
過去幾年,皇氏集團還屢遭監管警示及處罰。最近一次是今年6月,公司及4名董監高人員被給予警告,并被處以罰款超1000萬元。
2025年6月14日,皇氏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及相關當事人收到中國證監會廣西監管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由于未對一項重大合同及其履行情況予以披露,存在重大遺漏,公司被責令改正和給予警告并處400萬元罰款;監管部門還對公司4名董監高人員給予警告并處以罰款,其中,皇氏集團董事長黃嘉棣被罰250萬元。上述罰款金額共計1050萬元。
此外,皇氏集團還多次被采取監管措施。皇氏集團2024年12月31日公告,因相關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及時、部分業務會計處理不當以及當期半年報和年報披露不準確等問題,公司及有關責任人被廣西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2023年6月17日,皇氏集團公告稱,因未及時披露投資事項的后續進展情況、參與光伏項目事項信息披露不準確不完整、戰略合作事項的后續進展情況披露不準確等問題,公司及相關人員被廣西監管局出具警示函。
亟待強化乳業核心優勢
近日,有投資者在深交所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互動交流平臺上提問:“公司連續多年凈利潤為負,會被ST嗎?”皇氏集團回應稱:“公司目前經營正常,未發現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的情形。”
水牛奶的發展主要受到種源引進限制、奶源不足、行業發展不規范等因素的制約,行業整體發展較為緩慢。
皇氏集團稱,公司深耕水牛奶核心賽道,致力于解決奶水牛產業發展的種源及奶源緊張問題,通過持續深化“奶水牛種源芯片戰略”,優化業務結構,圍繞“聚焦主業、夯實種業、海外布局”強化全產業鏈布局,實現乳業板塊高質量發展。2024年,公司成功引入巴基斯坦高產奶水牛種源,打破國內奶水牛種質資源60多年來未獲得有效更新的困局。
艾媒咨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皇氏集團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包括三方面:一是跨界業務拖累。公司涉足影視、互聯網、光伏等關聯性弱的領域,導致資源分散,核心乳業缺乏支撐;二是財務風險加劇。皇氏集團高投入跨界業務推高資產負債率,疊加商譽減值,引發投資者對公司治理的擔憂;三是協同效應缺失。該公司業務布局松散,未能形成互補優勢,從而影響整體成長性。
張毅認為,皇氏集團有待聚焦主業,強化乳業核心優勢,契合健康消費趨勢;同時優化跨界布局,剝離低效業務,引入戰略投資者以改善資本結構。此外,皇氏集團亟須提升治理水平,規范信息披露,增強市場信心,通過產品升級與組織改革積極應對行業變革。(實習生徐黃凌對此文亦有貢獻)
(讀者信箱:znhwu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