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系列與汽車測試相關的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如何規范來自于各種渠道、各種平臺的汽車測試行為,如何構建公正標準化的汽車測試評價體系,如何讓汽車測試成為購車的有效參考,成為消費者普遍關心的問題。對此,眾多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汽車測試亟待正本清源,以維護風清氣正的市場秩序。
汽車測試一直是汽車行業、整車企業和消費者非常關注的領域。對于汽車企業來說,汽車測試代表著自身產品的品質和性能,測試的結果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表現。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汽車測試是選擇汽車產品的重要參考,測試成績好的汽車產品往往會成為優先選擇。
也正是因為汽車測試的重要性,造成了這一領域的亂象層出不窮。一些平臺、機構、自媒體等紛紛進行各種各樣的汽車測試,但由于資質、公平性、透明性等問題,很多測試引來了爭議和質疑。
對此,專家表示,汽車測試的目的不是博取流量和眼球,而是為消費者服務,讓消費者更加了解不同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水平等,為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提供公正而準確的參考。汽車測試機構應恪守公平、公正、公開、獨立的原則,將不同產品放置于同一維度上開展測試,以科學、嚴謹的方式展示汽車各項技術指標。
首先,規范汽車測試機構能力要求。應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要求,進行汽車測試的機構要具有相應的資質和能力,要具備相應試驗資源和專業技術人員等,以保證測試的專業性和權威性。
其次,保障汽車測試信息的公開透明。例如,對于測試的車輛來源、測試的各項技術指標、測試的方法和模式等內容保持公開透明,以保證測試的公正性。對于不能保證公正、公平,并向公眾公開傳播的測試,應對測試機構,以及傳播的平臺和渠道有相應的處理措施。
再次,開展測試機構監督檢查。對于取得汽車測試資質的機構應不定期開展監督檢查工作,審查測試能力保持性、測試試驗規范性等,對于測試能力不足、存在不合理和不公正測試等情況的,應取消其測試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