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承辦的大金融思想沙龍“金價震蕩:大類資產市場波動與下半年展望”研討會舉行。與會專家認為,在美國貿易和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各國央行對美債需求下降的背景下,雖然近兩年黃金已累計上漲約一倍,但仍將震蕩上行。未來幾年,美元走弱與貴金屬走強將是大概率趨勢。
蓮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投資官洪灝表示,黃金自2024年開始快速上漲,白銀走勢與黃金高度一致,顯示出相似的上漲潛力。由于金銀作為傳統貨幣,市場配置比例往往聯動,因此白銀有望在未來繼續追隨黃金創新高,甚至超出市場預期。
“美國貿易和財政赤字持續擴大,各國央行對美債需求下降,紛紛增持黃金以分散外匯風險?!焙闉硎荆鲃有阅P捅砻鳎S金走勢與全球流動性高度相關,雖然黃金近兩年已累計上漲約一倍,回報率明顯偏高,但整體趨勢仍然向上,未來波動將更大。總體而言,黃金和白銀不僅是重要的貨幣資產,更反映美元信用缺失和全球儲備體系重構。未來幾年,美元走弱與貴金屬走強將是大概率趨勢。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劉振亞認為,當前全球市場正處于高度不確定性和預期混亂的狀態,資產價格大幅波動或將成為新常態。他強調,市場波動主要源于三大因素: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全球經濟增長韌性的疑慮。
對于大類資產配置,劉振亞認為黃金仍將維持高位震蕩,且在央行購金和去美元化趨勢下具有結構性機會,但需警惕其波動風險;股市將顯著分化,需謹慎對待美股風險,同時關注A股和港股在經濟復蘇與國際資本流入背景下的潛在機會;債券市場則需等待貨幣政策明朗化。他建議投資者保持多元化配置,重點關注優質資產并增強防風險意識。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副理事長李迅雷表示,全球經濟已進入“高震蕩、低增長”時代,結構性機會與多重矛盾并存。首先,人口老齡化、大國債務及地緣沖突等問題持續制約增長,全球經濟體普遍面臨低增長和高波動,難以擺脫周期性與結構性壓力。其次,資產表現呈現顯著“K型分化”,美股指數雖強但主要由少數科技股拉動,多數個股疲弱。
在大類資產配置上,李迅雷長期看好黃金的避險與保值屬性,并建議關注利率下行背景下的債券投資機會,以及科技、創新藥、低估值高分紅等行業的結構性機會,強調資產組合應兼顧防御與成長,以適應低利率、高債務的宏觀環境。
北京金桐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廣文認為,當前國際秩序深度重構,將推動黃金戰略價值提升。二戰以來形成的國際秩序正逐漸向新的秩序演進,多國央行持續增購黃金以對沖美元風險,地緣沖突與貿易摩擦進一步強化黃金的避險屬性。此外,人工智能帶來的根本性社會變革,將顛覆傳統經濟分析范式。AI是信息革命頂峰的技術工具,通過重構人類想象框架,推動社會進入新的“數據文明”時代,增長理論也需要推陳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