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中山路上,不時有濕潤的海風吹過,三五成群的游客漫步在百年老建筑之間,說說笑笑。待到夜幕降臨,干杯聲便此起彼伏,啤酒的麥香洋溢在大街小巷。
這里正是青島老城區——中山路歷史街區。時隔30余年,今年這里再次成為青島國際啤酒節的分會場之一。正如青島市政府有關負責人所說,在老城舉辦啤酒節,不僅僅是想帶動游客和居民消費,更是想讓更多人領略青島老城的特色,感受這里的厚重歷史文化和傳統生活方式。
數據顯示,在今年的青島國際啤酒節期間,造訪老城的國內外游客超過1470萬人次,直接消費額高達2.6億元;線上相關話題總閱讀量突破23億次,線下游客暢飲39萬余升啤酒。
這些數據彰顯出老城的魅力,然而老城一度破舊落寞。“我小時候中山路還很繁華,不過有段時間越來越冷清,許多建筑物年久失修,甚至在修繕前,中山路這一片時常污水橫流,沒有多少人愿意來。”75歲的楊東旭從小就生活在這里,回憶起之前的亂象,仍然唏噓不已。
這種情況的改變始于2019年青島市啟動的新一輪歷史城區保護更新。同年,青島市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并于兩年后成立歷史城區保護更新指揮部,統籌40余個單位共同推進歷史城區保護更新。
“我們在城市更新過程中,一直堅守‘修舊如舊,最小干預’的原則,保留歷史文化元素,保護老城肌理街景,讓老城記憶可見可觸。”青島市市南區歷史城區保護發展局副局長曹全勝介紹,對老建筑盡可能應用“原材料、原工藝”進行修復,還原老城歷史風貌。
老工匠比對著老照片,一點點復刻墻上的木雕山花;為了復原門窗上的底漆,調制了17次才成功匹配歷史原色;嚴格遵循百年前的工藝,才得以錯縫砌筑出復原的紅磚高墻……
“修繕老建筑只是歷史城區保護的基礎,要讓歷史街區活起來,還要給老建筑賦予新功能、引入新業態,比如利用啤酒節等契機為歷史街區帶來更多人氣。”參與老城運營的青島環海灣投資發展集團相關負責人王萌婕表示,網紅餐飲、潮玩零售、文創藝術等體驗項目遍布大街小巷,破舊的老房子如今變成了時尚的新地標。
“我們致力于傳承和發揚傳統魯菜,幾十年來口味如一,許多游客慕名來老城品嘗我們的菜品。”青島老字號餐廳春和樓總經理沈婷說。除了春和樓這樣的老字號餐廳一直扎根在老城,許多其他青島老字號店鋪近年來也紛紛入駐老城,為老城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商業活力。
在臨近街區中心的海誓山盟廣場,青島海誓山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經營著一座百年老建筑——安娜別墅。公司負責人叢明介紹:“我們深入挖掘建筑以及街區歷史中的愛情文化,打造出以愛情為特色的文化產品,受到年輕游客歡迎,也與老建筑本身相得益彰。”
“現在基礎設施完善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方便了,來老城玩的游客越來越多了。”楊東旭表示,很多像他一樣的老居民,志愿為游客提供服務,講解老城發展的前世今生。
在啤酒節的“流量”過后,如何塑造持續的“留量”成了老城新的考驗。據介紹,老城區正在整體謀劃推進“影視街區”“甜蜜街區”“文化藝術街區”的設計和改造,打造更多文化和商業有機融合發展的商業示范項目。
“我們將做好對歷史建筑的保護修繕,進一步做好活化利用,招引特色業態,改造更新商業綜合體,將消費行為轉化為文化傳播力。”參與老城運營的青島海明城市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欒曉琳說。
德國游客路易斯和俄羅斯游客愛卡琳娜在老城散步時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們對青島的老城印象深刻,認為每一個老建筑都魅力獨特。“我已經向家鄉的朋友推薦了青島,希望他們可以早點來親眼見證青島的美麗。”路易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