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6月末,我國銀行業總資產近470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債券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處置不良資產較“十三五”時期增加超過40%;截至今年8月底,各類中長期資金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約21.4萬億元,較“十三五”末增長32%……在9月22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金融管理部門負責人集體亮相,交出“十四五”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成績單:金融業既做活了服務實體經濟的“大文章”,又下好了防范風險的“先手棋”,更闖出了深化改革的“新路徑”。
“家底”更厚 金融活水精準直達
數據顯示,我國金融業綜合實力更加雄厚。目前,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超過500萬億元,5年來年均增長9%,全球最大信貸和第二大保險市場地位更加穩固。信托、理財、保險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近100萬億元,規模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五年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我國金融事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體制改革全面深化,頂層設計更加完善,我國金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邁上新臺階;種類齊全、競爭充分的金融機構、市場、產品體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務的質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說。
金融活,經濟活。“十四五”期間,銀行業保險業通過信貸、債券、股權等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新增資金170萬億元。與此同時,金融系統也持續優化資金供給結構,將更多金融資源精準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數據顯示,五年來,科研技術貸款、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基礎設施貸款年均分別增長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36萬億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個百分點,保險業累計賠付9萬億元,較“十三五”時期增長61.7%。
“北到漠河、南到三沙,實現鄉鄉有網點、村村通服務。”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表示。
后續貨幣政策將如何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潘功勝明確指出,在貨幣政策的確定上,中國人民銀行在宏觀層面的原則是非常清晰的,堅持以我為主,兼顧內外均衡。“當前中國的貨幣政策立場是支持性的,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一政策立場為我國經濟的持續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場的穩定運行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
“防線”更牢 風險攻堅精準拆彈
防風險是金融業的永恒主題。“十四五”時期,我國金融管理部門以“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十六字方針為指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成效顯著。金融監管總局建立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白名單”項目授信超7萬億元,支持近2000萬套住房建設交付。潘功勝透露,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水平大幅收斂,截至今年6月末,與2023年初相比,融資平臺數量下降超過60%,金融債務規模下降超過50%。
公司治理監管實現突破性進展。集中整治大股東操縱和內部人控制,清退違法違規股東3600余個,一批不法金融集團依法得到處置;城商行、農信社等中小金融機構改革重組有序推進,過半省份完成省級農商行組建,金融機構治理效能系統性提升。
金融市場穩健性持續增強。人民幣匯率在復雜外部環境下保持基本穩定,債券違約率維持低位;資本市場方面,人民銀行探索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貨幣政策工具,會同證監會創設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再貸款兩項工具。
今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十四五’期間,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潘功勝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進一步探索拓展中央銀行的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朋友圈”更大 開放格局穩步深化
7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境內股票、債券、存貸款超10萬億元,跨境雙向投融資活躍;人民幣已成為我國對外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全球前三大貿易融資貨幣和支付貨幣;“十四五”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始終穩定在3萬億美元以上……
“十四五”期間,我國金融業開放取得系統性進展,制度型開放穩步深化,人民幣國際地位持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扎實推進,營商環境更加優化,開放格局下的風險防控能力同步增強。
據潘功勝介紹,人民銀行會同各金融管理部門有序推進金融服務業和金融市場高水平開放,拓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優化滬深港通、債券通、互換通機制,便利更多投資者投資我國金融市場,提高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
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上升。“我們和很多國家的中央銀行的合作中,雙邊本幣互換合作是一個重要內容,目前,我國和32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訂有雙邊本幣互換協議。”潘功勝表示,目前,人民幣已成為我國對外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位列第三。
外匯領域改革同步深化。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跨境雙向投融資活躍。外匯管理“放管服”改革成效顯著,直接投資已實現基本可兌換,跨境證券投資、跨境融資等制度型開放穩步擴大。
展望“十五五”,朱鶴新指出,外匯管理局將健全“更加便利、更加開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匯管理體制機制,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