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銀施羅德基金接連發布三則基金經理變更公告,交銀先進制造(519704)、交銀啟明(009402)、交銀均衡成長一年持有(010936)三個產品基金經理劉鵬因“工作安排”離任。至此,劉鵬在交銀施羅德基金已無在管產品。
資料顯示,劉鵬為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學士、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碩士,2014年6月加入交銀施羅德基金,從分析師干起,擔任制造組行業分析師,覆蓋電力設備、新能源、機械、軍工等領域。2018年5月擔任基金經理,開啟基金經理生涯,是交銀施羅德培養的知名基金經理。
截至2025年6月末,劉鵬管理的三只基金,管理規模合計91.25億元,在交銀施羅德主動權益基金管理規模上僅次于何帥的97.21億元,位列公司第二位。排在第三的是楊金金,管理規模89.63億元。
近來知名基金經理離職頻發,基金經理清倉式離任基金產品,往往被認為是離職公司的前奏。劉鵬的卸任是否意味著將要離職?對此,《經濟參考報》記者聯系了交銀施羅德相關人士,但未得到明確回復。
記者注意到,上半年劉鵬管理的基金出現了機構資金大舉撤離的情況。從管理規模最大的交銀先進制造來看,2024年年報顯示,這只產品機構投資者持有3.79億份,占比26.95%,但到了2025年半年報,機構投資者僅持有9866.78萬份,減少了2.8億份,持有比例也相應下降到了9.47%。
此外,在交銀啟明這只產品中,2024年年報顯示,機構投資者持有1.23億份,占比9.08%,但到了2025年半年報,機構投資者僅持有5062.47萬份,減少了7188.26萬份,持有比例也相應腰斬到了4.33%。
在投資風格上,劉鵬以“均衡偏成長”為核心,擅長通過深度研究挖掘中長期價值,不押賽道,這種風格的優勢在于風險控制相對穩健,但短板也較為明顯。Wind數據顯示,劉鵬管理規模從2021年第四季度的267.38億元巔峰下滑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91.25億元,縮水幅度高達65.87%。
在劉鵬正式離任前,交易施羅德基金已為其做了過渡性安排。2025年9月11日,交銀施羅德均衡成長一年持有混合基金增聘徐嘉辰為共同基金經理;隨后在9月15日,交銀先進制造混合和交銀啟明混合分別增聘郭若和周珊珊。
不過,郭若管理交銀啟信混合基金的規模僅1.81億元,周珊珊管理其他產品規模為1.43億元,徐嘉辰管理交銀醫療健康混合基金規模為0.51億元,均不足2億元,三人合計管理規模為3.75億元,不足劉鵬管理規模的5%。
交銀施羅德基金是中國第一批銀行背景基金公司之一,成立于2005年8月4日,由交通銀行、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發起設立。目前,公司旗下基金139只,管理規模從2022年中頂峰的5960.85億元下滑至5017.54億元,位列行業25位。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凈利潤持續下滑,分別為15.8億元、12億元、8.79億元和4.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