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監管力度不斷加大,收單外包市場持續出清。近日,深圳鴻商高科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鴻商高科”)的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狀態變為“擬取消”。至此,收單外包市場已有25家聚合支付類機構被取消備案資格。
事實上,深圳鴻商高科只是取消備案資格(含擬取消)的一個“縮影”。記者注意到,聚合支付技術服務類備案失效的機構中,不乏寶付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寶付支付”)、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翼支付”)、易智付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支付機構。
“備案是針對收單外包商,不是收單支付機構,后續備案的支付公司都會清理的,目前有二十幾家支付公司已經取消備案了。”有第三方支付機構相關人士向記者透露。
所謂“收單外包服務機構”,是指經市場監管機構或國家有關機關批準成立的,接受收單機構委托、承辦收單非核心業務,并提供相應服務的合法設立機構,其業務類型涵蓋特約商戶推薦、受理標識張貼、特約商戶維護、受理終端布放和維護、聚合支付技術服務。
根據《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相關規定,已備案的外包服務機構違反法律法規受到刑法處罰;或因違規經營外包業務受到監管機構行政處罰;或被納入協會收單外包機構黑名單;或被協會認定違規經營外包業務,且情節特別嚴重;或拒不配合協會現場或非現場檢查;或者申請備案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隱瞞重大事實;或者外包機構發生《辦法》第18條所述重大事項或重要信息發生變更后90個自然日內未向協會報告;或者備案有效期屆滿前未重新提出備案申請;或者失聯超過90個自然日以上,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將取消其備案,并在網站進行通報,涉嫌違規且情節嚴重的,移交中國人民銀行等相關監管機構處理。
“上述多家機構備案失效,既有因為合規因素被清退,也有因聚焦支付主業,并未實際開展收單外包業務,備案有效期屆滿前未重新提出備案申請。”有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我國支付行業的變遷,“展業必備案”愈發凸顯,未來已經備案的收單外包服務機構仍需要以合規為底線,通過自身的資源切入支付細分賽道。
近年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陸續出臺《辦法》《收單外包服務機構自律規范(試行)》等文件,對收單外包機構提出備案管理要求和多項管理細則,形成“展業必備案”的監管態勢。記者依據中國支付清算協會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系統披露信息統計獲悉,截至9月24日,成功備案的收單外包服務機構達36461家(一家機構可成功備案多個業務類型),其中,交易信息轉接服務(含聚合支付技術服務類)有效備案機構有780家。
對此,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告訴記者,近年來,支付領域的收單外包服務備案進程持續加速,陸續有一定規模數量的機構入場。但是,備案狀態只能夠反映某個時段機構的經營情況,成功備案也不意味著一勞永逸,備案失效主要原因是機構合規出現了瑕疵,進而需要清理出局。
對于當下的行業發展情況,蘇筱芮認為,支付作為金融領域的基礎業務之一,本身價值并不會因為機構退場及行業的優勝劣汰而改變。未來已經備案的收單外包服務機構仍需要以合規為底線,以高質量服務小微商戶及消費者為宗旨,通過自身的資源切入支付細分賽道,用口碑贏得市場。在蘇筱芮看來,未來支付牌照續展總體仍以平穩為主。強化收單外包服務機構備案制一方面有助于構建健康、可持續的收單服務行業發展環境,另一方面也為持牌機構挑選合作方提供了具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