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2025·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在國際會議中心舉辦。本次會議由青島市人民政府主辦,青島市委金融辦、青島市財政局承辦,以“科技賦能·開放共融:金融新業態與新趨勢”為主題,匯聚百余位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創投風投機構高管和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全球風投市場發展趨勢。青島市委副書記、市長任剛出席。
青島市委常委、副市長耿濤在致辭時指出,青島創投風投大會自2019年起已連續舉辦六屆,是業界交流思想、加強合作的重要平臺。當前,青島正加快構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在內的“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期待各方與青島共同推動創新型產業體系建設,共同深化科技合作,聚焦重點領域,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同時承諾將強化政策保障,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山東省委金融辦副主任、山東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長王新國指出,創投風投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和直接融資的重要渠道。山東將促進創投風投發展列為優先方向,明確打造創業投資股權投資高地,通過“外引”“內育”支持創投機構發展,培育本土集聚區與創業投資領軍企業品牌。
中國證監會市場監管二司一級巡視員竺煜在致辭中指出,證監會積極推動優化股權創投生態,從募資端拓寬資金來源、支持AIC股權投資試點及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發行科創債;從投資端配合出臺政府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逐步落實差異化監管;從退出端支持并購基金發展,允許上市公司發行股份收購符合條件的未盈利硬科技企業。
成果豐碩:投資超450億+險資試點落地,資本動能強勁
本次大會兩大核心亮點引發行業高度關注。一是揭牌及簽約項目投資金額超450億元,覆蓋基金合作、區市落地項目及央地協同等領域,青島市政府分別與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東亞銀行(中國)有限公司4家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在戰略合作期內將為青島市提供5000億元人民幣意向融資支持。二是保險資金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試點成功落地,陽光恒益(青島)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發起設立總規模200億元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標志著青島成為全國第5個擁有該類基金的城市,進一步豐富了青島金融業態。
重磅發布:3000億基金矩陣啟動,三年行動方案明確目標
大會正式發布《發揮基金引領作用促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根據行動方案,青島將聚力整合政府引導基金,構建創投基金、產投基金、重點項目協同基金“3+N”政府引導基金體系,吸引社會資本打造規模不低于3000億元的基金矩陣。同時明確階段性目標:力爭三年引入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合計不低于150億元,到2027年市政府引導基金在投規模達到1500億元。
行業白皮書:解讀創投發展新趨勢
大會同步發布《2025年中國創投風投行業白皮書》,全面分析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根據相關數據,2025年全球風險投資總額預計將接近4400億美元,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投資領域。具體賽道方面,智能及高端制造、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生物科技是三大熱點領域。白皮書指出,中國創投風投行業未來發展將沿著深度垂直化、國際化重構、生態系統化三條清晰的主線展開。
大咖論道:共探金融前沿話題
大會邀請多位行業領軍人物作主題演講,為金融發展建言獻策。包括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屠光紹、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尹艷林、原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等,嘉賓們圍繞創投風投方向、金融強國建設、股權投資基金高質量發展、金融業智能化等前沿議題深入探討,為行業發展提供高價值思路。
為推進金融現代化、建設金融強國,尹艷林提出五點建議:一是鼓勵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的金融與科技協同創新;二是深化金融機構與監管體系改革,適應新趨勢;三是擴大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與規則影響力;四是推動金融內部各業態之間、金融與實體經濟之間的深度融合;五是堅守風險底線,強化數據安全與適應新業態的監管能力,實現創新與安全的平衡。
大會為期1天,采用“1場主論壇+5個平行論壇”的緊湊布局,精準涵蓋行業熱點。議題聚焦金融開放與投資新機遇、ESG金融改革與綠色金融創新、AI技術變革下的金融與科技、企業并購產業重組與資本市場新機遇、全球產業重塑浪潮下的貨幣新格局,全方位剖析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為參會者搭建了高效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并組織10個優質項目同臺路演,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直接面對投資機構的機會。
本次大會成為青島展示金融實力、鏈接全球資源的重要窗口。隨著3000億基金矩陣的啟動、險資私募試點落地及20個重點合作項目簽約,青島創投風投生態將全面優化,未來有望吸引更多長期資本、優質項目集聚,為經濟結構升級、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持續且強勁的金融動能。(華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