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貴州省開陽縣馮三鎮10千伏馮雙線大灣支線10至28號桿改造工程現場,施工人員采用無人機將200米長的架空線路準確施放到位,標志著由貴陽供電局建設的貴州首個全鏈條機械化配網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從坑基開挖到電桿組立、金具安裝,再到導線展放,全部采用全鏈條機械化施工。按計劃,施工工期將從60天大幅壓減至7天,降幅達88%,將在最短時間內保障馮三鎮大灣村319戶村民的可靠用電。
在施工現場,施工人員首先采用螺旋打洞機打洞,用時10分鐘一個符合標準的1.9米深電桿洞坑即可成型。配置的電力工程吸塵器在巖石坑洞施工作業現場及時清理灰塵與小碎石顆粒等垃圾,讓施工現場恢復整潔,避免灰塵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的不良影響。緊接著,施工人員進一步利用輪式挖掘機裝上液壓夾頭,用時5分鐘將一基全新的電線桿穩穩夾住放置洞坑中,待施工人員安裝相應金具后,最后飛手操控無人機用時3分鐘完成現場架空線路的放線作業。
“與傳統施工方式相比,機械化施工優勢顯著。傳統方式進行坑基開挖,一天最多開挖5個坑洞。如果遇到地質條件不好的情況,還要申請采用炸藥爆破,時間花費較多。現在利用機械化施工機具后,一天可以開挖30基。而在電桿組立環節,如今利用機械化工具,每日4人施工小組可組立24至26基電桿,工作效率與安全性大幅提升。”貴陽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副總經理羅軼說。
據悉,該工程新建10千伏架空線路1.6千米,新立電桿30基。按計劃,施工過程中機械施工材料運輸占比90%,機械施工電桿基礎開挖占比70%,機械施工電桿組立占比90%,機械化放線占比90%,通過“機械化”和“多功能集成”,縮減了單一功能設備切換的時間成本。隨著該工程的順利開工,在貴陽區域預計將有不少于1000個項目采取此種作業方式開展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