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將人工智能與產業深度融合,以文化賦能產品走向全球,打造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長虹控股集團將澎湃的智能化、全球化、綠色化變革動力,轉化為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協同共贏。
長虹控股集團自研AI工業視覺檢測系統
三大“AI+”戰略煥新成長動力
長虹控股集團以“AI+制造”“AI+產品”“AI+運營”三大戰略維度為核心,深度推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
入選工信部的“卓越級智能工廠”——長虹智慧顯示工廠,是長虹控股集團“AI+制造”的代表性案例。18條智能產線深度應用了工業機器人、機器視覺、邊緣計算以及5G與工業互聯網技術,成功將訂單交付周期從49天縮短至11天,庫存周轉率提升145%,庫存成本相較2024年節省近億元。
在產品層面,長虹控股集團多款“AI+產品”搶占市場高地。長虹電源研發的CR450鋰電池系統,相較于等容量的傳統鎘鎳電池系統重量減輕57%以上,這一系統目前已應用在CR450動車組樣車,降低整車設計成本的同時符合輕量化發展趨勢。
長虹控股集團的AI+運營戰略,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依托智慧賦能,實現數據驅動決策與全鏈路運營效能提升。其構建的“1+4+6+N”數據要素體系,打造覆蓋22個制造基地、65個工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可信數據空間實現產業鏈協同。
雙輪IP驅動推進全球化布局
在近日舉辦的2025年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覽會(IFA)上,長虹控股集團推出的熊貓主題家電全球首秀引發市場關注——這套產品以水墨設計、熊貓造型搭配“熊貓小白”交互智能體,將AI科技與熊貓生活習慣、四川竹林生態等生活環境深度結合,打造可感知的美學體驗。
在長虹控股集團構建的“體育IP+熊貓IP”的雙輪驅動模式下,大熊貓作為中國特色世界級文化級符號,是長虹控股集團從文化賦能產品乃至消費場景的重要載體。與此同時,2023年以來,長虹控股集團乘上全球“冰雪經濟”熱潮,與國際雪聯滑雪大跳臺世界杯等全球性賽事合作,形成冰雪、網球、橄欖球等全球體育IP矩陣。
從內陸企業到全球布局,長虹控股集團的出海之路已走過近30年,應對不同市場的貿易壁壘與消費差異,“本地化”是長虹控股集團的核心策略,例如歐洲市場側重高端設計、節能環保與家居美學,東南亞市場則聚焦高性價比與氣候適應性功能優化。
截至目前,長虹控股集團已在全球建成17個研發中心、22個制造基地,產品與服務覆蓋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綠色供應鏈助力節能降碳
作為制造業龍頭企業,長虹控股集團從研發設計的“材料減量化、部件模塊化”,到生產制造的“工藝清潔化、能源低碳化”,再到回收處理的“拆解專業化、材料再生化”,構建的綠色供應鏈,實現了“資源投入—產品生產—消費使用—廢棄物回收—資源再生”的閉環。
以生產過程為例,在長虹空調生產車間,具有“低碳、高效、零廢氣排放”的特點的真空環保脫脂設備,幫助長虹空調每年減少100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長虹電視的產線上,可循環周轉箱替代了一次性泡沫包裝,減少了包裝廢棄物的產生。
在對自身進行綠色轉型的同時,長虹控股集團還積極協同產業鏈伙伴構建綠色生態圈,依托智慧供應鏈平臺對供應商合同進行信息化管理,優先采購符合環保標準的原材料和服務,減少有害物質使用,推動家電產業向低碳、循環方向轉型。
2024年長虹控股集團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溫室氣體排放強度同比下降7.94%,水資源耗用強度減2.33%,綜合能耗強度下降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