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近日發布批準公告,正式確定35項強制性國家標準。其中,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編制的《混凝土外加劑安全技術規范》入列,這是我國外加劑行業首部強制性國家標準,標志著這個領域進入統一規范的標準化新階段。
業界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一流的企業做標準、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三流的企業做產品”,形象地詮釋了標準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性。有學者認為,一家企業如果引領了標準,就掌握了市場競爭主動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標準(含標準樣品),是指農業、工業、服務業以及社會事業等領域需要統一的技術要求。標準化工作的任務是制定標準、組織實施標準以及對標準的制定、實施進行監督。從湖北部分企業發展歷程來看,標準的制定、發現與執行,在帶動產業高質量發展中起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
首先,秉持對技術的專業審慎態度,遵循科學性原則推進標準體系制定,保證標準的規范性、時效性和可擴展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企業推進標準化,一方面要站位依法治國、依法治企的高度,確保強制性國家標準執行,為此,要加強員工培訓,確保生產經營管理對照“國標”實現技術突破、質量控制和效率提升。
另一方面,堅持“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嚴于國家的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不斷提高企業標準的質量。比如,湖北省糧油集團加強研發投入,獲得海關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的簡稱,指符合海關規定標準并通過認證的企業,是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標準框架的核心制度)高級認證,成為湖北糧油行業中首家獲得此認證的企業,提升了棕櫚油、粕類等進口業務的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強化“最高標準在企業”的擔當,用好國家鼓勵創新創業的各種政策和機遇,牽頭或參與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的研發編制。比如,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參與編制的《混凝土外加劑安全技術規范》,解決了此前多標準并行可能存在的互相矛盾與不一致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就此而言,企業標準化的重要意義是不斷提升產品、過程和服務的適用性,既要通過專家的集體智慧制定標準,也要跳出標準看標準,從消費者心理和地方風俗習慣等維度,審視技術標準。
近期,“怎樣才算預制菜”,成為網上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直接關乎預制菜的標準問題。輿論認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六部門于2024年3月出臺的《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已在國家層面明確了預制菜的定義和范圍。但是,由于經營者關注產品本身,而消費者關注生產方式,消費者眼中的預制菜和商家口中的預制菜,在“標準”層面產生了認知差異。
國家實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鼓勵團體標準、企業標準通過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企業應當公開其執行的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團體標準或者企業標準的編號和名稱。
所以,企業標準化的關鍵是制訂、發布和實施標準有機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標準出臺后,既要嚴格按照標準組織生產經營活動,也要通過合適的傳播手段,提升標準的知名度,使廣大消費者充分認識到企業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符合企業公開標準的技術要求。
總之,良好的標準體系就是一個絕佳的“指揮棒”,可以促進企業建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也有助于國家規范市場秩序,促進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