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微涼,稻香漫過田坎,夾雜著陣陣舒心的笑語聲——在四川資陽雁江區的鄉間,這些細碎的變化正悄然發生。兩年間,全區18個鎮街陸續見證了一樁樁“急難愁盼”被穩穩托住,一件件心事得到回應。“有事找紀檢”,不再只是一句口號,而是持續釋放溫度和力量的基層治理實踐。
收集:探頭向下 民聲入耳
“中學路擺攤的太多,過路騎車都打擠。”“西門市場那些電線老化得太厲害,不安全……”居民韓女士端起青花蓋碗,輕刮茶沫,向對面的“茶倌”——資溪街道紀工委書記徐一盛聊起家常。這樣的場景,是徐一盛的工作日常。他習慣于走進街頭巷尾,坐下來,喝一碗茶,聽一席話。蓋碗中盛的不僅是茶,更是老百姓沉甸甸的真心。
不只是“蓋碗茶議事”,在雁江,紀檢干部與群眾的對話方式多種多樣:車城公園的民意征集、鳳嶺黃桷樹下的談心、農家院壩中的座談……群眾在熟悉的環境中聊天提訴求,紀檢干部則在傾聽中摸清民情、找準癥結,將監督的根系深扎進泥土。
今年以來,這些遍布基層的紀檢“探頭”已收集民生問題9187條,涵蓋水、電、路等民生關鍵領域。用百姓認可的方式、聽得懂的語言,雁江紀檢完成了一場場無聲卻高效的民意采集,也讓“有事找紀檢”逐漸成為群眾心中的信任之選。
協調:中樞聯動 打通堵點
發現問題只是起點,高效處置才是關鍵。雁江區紀委監委主動作為,發揮“樞紐”作用,搭建跨部門聯動機制,推動監督力量從“單打獨斗”轉向“協同作戰”。
“我們這次來,不是查案,是想和大家一起把老百姓的事情辦好。”雁江區紀委副書記徐東輝在民生協調會上開門見山。
在雁江區紀委牽頭召開的協調會上,鎮街和部門負責人共同研判問題、現場認領、限時辦結。責任清了,推諉少了;機制順了,壁壘破了。曾經零散的治理資源被高效整合,多部門實現“同題共答”。
解決:實招落地 民心回暖
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機制的成效體現在問題的真正解決。在雁江區紀委跟蹤督辦下,西門市場完成電路改造,老舊電線全面換新,商戶用上“安全電”;中學路占道經營經城管整治、劃行歸市,道路復通,居民不再“打擠”。
每一個問題的化解,不只是紙面銷號,更是打通了通往民心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來,已推動解決9121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雁江區紀委監委用聯動“實招”精準紓解民憂,讓“有事找紀檢”成為一張可信、能用的民生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