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第七屆工程建設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江蘇常州召開,大會對2025年度各類優秀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表彰。中國能建葛洲壩二公司5項科技成果獲獎,1項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入選“百項工程建設科技創新成果”,充分展現了該公司在工程建設領域的科技創新實力與成果轉化成效。
該專利技術源于兩河口水電站項目實踐,針對雙曲扭面過流面底板混凝土施工中“定制模板設計制造難、成本高”等痛點,系統性提出了一套施工簡便、成本低廉、質量可靠的混凝土澆筑方法,有效保障了混凝土結構外光內實,體型尺寸精準符合設計要求,顯著提升了施工效率與經濟效益,具備較高的行業推廣價值。
這項微創新技術成果聚焦孟底溝水電站復雜施工環境中的吊鉤防墜落裝置限位精度低、制動效果不佳等問題,通過結構優化與制動技術創新,實現了響應速度提升75%、制動力增大45%的顯著改進,并獲得兩項專利授權。
該裝置在項目成功應用后,自投用以來年均減少設備損失超過200萬元,目前已在多個項目推廣,展現出良好的市場應用前景與跨界推廣潛力。
中國能建葛洲壩二公司《大壩面板GFRP-AR耐堿纖維增強筋施工工法》和《生態加筋土擋墻三向土工格柵施工工法》兩項工法榮獲“數字化、工業化、綠色低碳工程建設工法”二等工法。
《大壩面板GFRP-AR耐堿纖維增強筋施工工法》依托中國能建葛洲壩二公司承建的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工程,首次在水利水電大壩面板施工中創新性采用玻璃纖維筋新型環保材料,替代傳統鋼筋在面板混凝土施工中的應用。有效解決了傳統大壩面板施工中鋼筋質量大、安裝進度緩慢、所需人力多,且面板抗裂性能差的問題,保障了工程質量與安全,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與應用前景。
《生態加筋土擋墻三向土工格柵施工工法》依托中國能建葛洲壩二公司承建的浙江磐安抽水蓄能電站業主營地場平回填工程,針對傳統擋土墻易引發水土流失、地基承載力不足及使用壽命較短的問題,創新性地提出了生態加筋土擋墻結合三向土工格柵的施工技術,可有效防止土壤流失,避免地基不均勻沉降,并確保植被覆蓋率,具有施工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顯著等特點,推廣應用前景廣闊。
該研究以中國能建葛洲壩二公司承建的平坦原抽水蓄能電站項目為工程背景,針對“施工區域廣闊、土石方工程量大、傳統管理效率低”等難點,系統闡述了BIM與無人機傾斜攝影技術融合應用的實施方案。通過無人機快速采集高精度地形數據,借助ContextCapture軟件生成三維實景模型,再結合BIM技術進行數字化建模與施工過程模擬。
實踐表明,這項集成技術可顯著提升測繪效率、優化資源調度、提高項目管理智能化水平,為類似大型工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中國能建葛洲壩二公司“高海拔300m級特高水頭泄水系統關鍵技術及應用”成果入選“百項工程建設科技創新成果”,并在發布交流環節作現場推介,其技術創新性與工程實用價值獲廣泛關注。
這項成果依托高寒高海拔地區的兩河口水電站工程進行系統研究,構建了300m特高水頭泄流設計施工技術體系,成功解決了高海拔地區特高水頭泄洪系統布置及泄流安全控制的難題;研發了高原嚴酷環境巨型泄水系統混凝土收縮裂縫控制技術,顯著提升了混凝土結構長期耐久性;同時創新提出了高海拔特高水頭混凝土高效高品質施工體系,實現了工程建設的安全性、高精度和低成本,為泄水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堅實技術保障。
相關成果累計獲得發明專利1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3項、省部級工法4項,專著1部,科技含量與實用價值突出。
該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兩河口水電站泄洪系統建設,在保證工程安全與質量的前提下,電站較原計劃提前一年完成施工,順利通過泄洪驗收,產生直接經濟效益約14.126億元,獲得了業主、設計及監理單位的一致好評。目前,該技術已在四川雙江口、拉哇等大型水電站項目推廣應用,為我國水電工程科技進步和實現“雙碳”目標作出重要技術貢獻。
下一步,中國能建葛洲壩二公司將持續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研發與成果轉化,推動技術升級、工藝革新與數字化轉型,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工程品質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打造高水平科技型現代化央企,賦能高質量發展“四新”能建貢獻力量。(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