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由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與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人民大學、百度文心大模型、百度百科聯合出品的《80年,80件》智能體和3D文物詞條正式上線。項目依托百度文心大模型技術,聯動百度百科,通過“文心智能體+3D文物詞條”形式,整合權威抗戰文物資料,實現文物數字化、故事化呈現,讓80件抗戰文物“活起來”。

據了解,《80年,80件》專屬智能體基于文心大模型4.5多模態模型構建的智能體,不僅能夠精準響應用戶提問,還能主動引導用戶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多層次信息。例如,當用戶對白求恩使用過的X光機產生興趣時,智能體不僅提供該文物的具體信息,還能延展講述白求恩的生平事跡、抗戰時期的醫療條件,甚至還原戰地救治場景,讓用戶仿佛親歷那段艱苦而光輝的歲月。
例如,當用戶關注到臺兒莊大戰中繳獲的日軍手搖報警器時,智能體不僅能夠解釋這臺報警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還能結合3D詞條展示報警器的各個部件,并動態演示其操作過程。此外,智能體還可以引導用戶深入了解臺兒莊大戰的歷史背景、戰役經過以及這場戰役的重要意義。
基于文心大模型4.5在多模態理解及邏輯推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術,該智能體實現了更深層的語義理解與更具溫度的情感表達。不僅能夠響應用戶的直接問題,更能主動識別其潛在的歷史認知需求,通過多輪交互與情境延展,將文物、人物與時代背景有機串聯,構建出一個“可追問、可感知、可沉浸”的數字歷史課堂。
有行業人士表示,《80年,80件》以代表性抗戰文物為敘事線索,借助智能體的互動式引導與沉浸式講解,推動用戶從“觀看文物”走向“理解歷史”。不僅實現了以物證史、以物敘史的表達初衷,更在技術賦能下,讓每一件文物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精神橋梁。(華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