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特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高特電子”)近日創業板IPO獲受理。《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即2022年至2024年,下同),高特電子業績呈快速增長態勢,營收和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63.05%和69.79%。與此同時,高特電子也存在毛利率持續走低、應收賬款規模高企等問題,其未來發展前景有待市場進一步檢驗。
業績快速增長 毛利率持續下滑
資料顯示,高特電子成立于1998年2月16日,主要從事電池檢測及電池管理系統(BMS)等產品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公司主要產品為儲能BMS模塊及相關產品,并依托BMS數據采集與聚合的特性,拓展了一體化集控單元及數據服務,同時涵蓋后備電源BMS、動力電池BMS等產品。
值得肯定的是,高特電子業績表現亮眼,營收、凈利潤增長迅速。據招股書披露,高特電子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46億元、7.79億元和9.19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375.27萬元、8823.11萬元和9842.36萬元;實現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19.39萬元、7904.20萬元和8704.21萬元。
未經審定的2025年中報顯示,上半年,高特電子實現營業收入5.08億元,同比增長40.70%;實現歸母凈利潤5199.34萬元,同比增長57.80%。同時,公司預計2025年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2億至13億元,同比增長30.57%-41.45%;實現歸母凈利潤1.15億元-1.30億元,同比增長16.84%-32.08%。
然而,在營收、凈利潤均持續增長的情況下,高特電子的毛利率卻連續三年下滑。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8.37%、26.53%和26.02%。
記者注意到,高特電子的主營產品價格也呈現下降趨勢,并引發市場對其業績增速可持續性的擔憂。報告期內,公司儲能BMS從控模塊平均售價分別為349.02元/個、305.99元/個和315.10元/個,年復合增長率為-4.98%;儲能BMS主控模塊平均售價分別為996.54元/個、746.62元/個和617.91元/個,年復合增長率為-21.26%;儲能BMS顯控模塊平均售價分別為2437.79元/個、2184.99元/個和1939.19元/個,年復合增長率為-10.81%。
對此,在IPO審核首輪問詢函中,監管部門要求高特電子對儲能BMS主控、顯控模塊單價持續下行的原因作出解釋。高特電子回復稱,報告期內,儲能行業快速發展,伴隨著市場參與者的逐漸增多,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進而向上游電芯、BMS、PCS等細分領域傳導,使得整個儲能產業鏈上下游均存在降本的客觀需求。在相關行業背景下,公司為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持續優化降本并相應讓利傳導至銷售報價端,因此使得主控模塊、顯控模塊在銷售量和銷售收入規??焖僭鲩L的同時,平均成本以及平均售價持續下行,相關情況具備行業合理性。
鑒于此,高特電子在招股書補充披露相關風險提示時稱,若未來下游新型儲能行業增速放緩、BMS細分領域競爭加劇,公司產品及技術迭代不及預期,可能導致BMS相關產品的銷售價格進一步下行,進而對公司銷售收入和經營業績的持續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引致銷售收入及業績波動的風險。
應收賬款高企 監管關注回款風險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高特電子期內應收賬款余額始終居高不下,在資金回收方面或存在不小的壓力。
招股書顯示,截至報告期各期末,高特電子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1.96億元、4.27億元和5.43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6.78%、54.85%和59.04%,呈現持續上升趨勢。
潘悅 制圖
進一步細究發現,報告期各期末,高特電子賬齡一年以上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的余額分別為632.39萬元、1563.57萬元和5649.15萬元,占公司當期應收賬款和合同資產合計余額的比例分別為3.00%、3.42%和9.86%,占比在2024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另據首輪審核問詢函回復報告披露,截至報告期各期末,高特電子前五大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的余額持續增長,分別為1067.41萬元、1547.58萬元和6672.61萬元;賬齡一年以上金額分別為238.28萬元、570.14萬元和2429.13萬元;與此同時,期后回款比例持續下降,分別為99.96%、74.41%和47.95%。
監管部門也注意到高特電子在回款方面存在的風險,在首輪問詢函中要求公司對其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賬齡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增長較多的原因進行分析。
高特電子回復稱,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分別為2.54次/年、2.50次/年和1.89次/年,主要系隨著儲能行業競爭的加劇,行業整體的支付周期有所拉長,使得應收賬款回款速度存在一定的放緩。報告期各期末,公司賬齡一年以上長賬齡應收賬款及合同資產主要為1-2年款項,增長較多主要系部分客戶受內部資金安排及付款流程影響,導致信用政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存在逾期付款的情形,回款周期有所拉長。
此外,應收賬款的持續攀升也對高特電子的流動性資金造成大量占用,導致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表現不佳。報告期內,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凈額分別為-9045.59萬元、-11566.65萬元和994.50萬元。業內人士指出,高特電子經營現金流雖然從前幾年的負值轉為2024年的正值,但與高速增長的利潤表現相比仍然不相匹配,公司業績持續增長與財務兌現能力之間或存在錯位風險。
關聯交易存疑 定價公允性遭問詢
《經濟參考報》記者注意到,在IPO申報前夕,高特電子曾向關聯方高價出售虧損子公司。
據招股書披露,2022年12月,高特電子將全資子公司杭州萬智微電子有限公司(簡稱“萬智微”)的100%股權轉讓給杭州慧眾聚能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簡稱“慧眾聚能”)、貴源控股(麗水)有限公司(簡稱“貴源控股”)和徐劍虹,三者均為公司關聯方,股權受讓比例分別為43.8356%、43.4037%和12.7607%。
其中,慧眾聚能由高特電子部分原股東共同出資設立;貴源控股是高特電子的控股股東,持有公司1.32億股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36.54%;徐劍虹是高特電子的實際控制人,通過貴源控股、吾爾是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分別控制公司36.54%、9.63%的股份,合計控制公司46.17%的股份。
資料顯示,萬智微成立于2021年7月,系一家芯片設計公司,專注于開發適配物聯網不同應用場景的無線傳感芯片,初始設立時為高特電子的全資子公司。目前,萬智微首款無線傳感芯片尚處于開發投入階段,相關芯片產品尚未市場化應用推廣。
據招股書披露,上述股權轉讓作價按照萬智微實繳出資額500萬元進行轉讓,在股權轉讓時點(即2022年12月),萬智微賬面凈資產為84.88萬元。與股權轉讓價款的差額為高特電子當年帶來了415.12萬元的投資收益,占其2022年利潤總額的6.52%。
與此同時,在股權轉讓完成后,萬智微于2022年末不再納入高特電子合并財務報表范圍,相關研發項目及對應的研發費用即自公司轉出。2022年至2024年,萬智微經營持續虧損,各期分別凈虧損379.86萬元、1372.34萬元和1334.78萬元。截至2024年末,萬智微凈資產為-1048.65萬元,已資不抵債。
有市場人士認為,在高特電子IPO申請前夕,公司關聯方慧眾聚能、貴源控股以及徐劍虹高價收購萬智微股權,不僅在2022年為公司帶來了415.12萬元的投資收益,也為公司此后的財務報表剝離了超千萬元的巨額虧損。高特電子相關舉動廣受市場質疑,焦點集中在是否存在變相向IPO公司輸送利益、是否為公司IPO前美化財務報表從而提升上市成功率等。
記者注意到,監管部門也要求高特電子對轉讓萬智微股權的公允性作出說明。高特電子解釋稱,以相關股權交易不能損害公司利益為首要原則,并考慮到萬智微相關經營虧損主要系前期研發投入影響,經各方一致協商,按照公司已投入的實繳資本500萬元作為交易作價,由股權受讓方承擔萬智微前期開發投入造成的經營虧損,因而交易定價公允合理,未損害公司利益。
針對高特電子存在的上述問題,記者整理成書面采訪提綱,致函其招股書披露的電子郵箱,但截至記者發稿時未收到回復。
?。ㄗx者信箱:znhwuyo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