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直播_97久久精品午夜一区二区_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不卡_国产女人夜夜春夜夜爽免费看

 
斷言中國就業性質將逆轉,為時過早
    2007-05-14    作者:侯東民    來源:新京報
  中國經濟發展已不可能再延續以往的道路,產業升級不可避免。但產業向資本密集型方向發展,對勞動力需求卻將減少。所以,即便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人口規模問題,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仍可能長期困擾中國。
  最近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研究所報告認為,我國即將告別勞動力過剩時代,勞動力不足時代即將來臨。從人口問題角度解讀,這意味著我國人口問題及相關就業問題的性質,未來兩年將出現歷史性的轉折點。(昨日《京華時報》)對這種判斷,筆者不很認同。
  當前農業剩余勞動力5千多萬?報告認為,對農業剩余勞動力目前一般高估,提出農業剩余勞動力目前應該只有5000多萬。這點可能還有討論的必要。
  自1978年至今,由于非農建設,我國損失耕地估計近2億畝,同時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國播種、收割已經大面積實現機械化。農藥、化肥的廣泛使用,也大大減輕了勞作強度,縮短了勞作時間。
  但1978年至今,盡管城市化、農業勞動力轉移加速,由于人口增長,我國農業人口仍凈增長1億多,農業勞力凈增近2億。雖然目前5億農業勞力中約2億已經從事二三產業,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中第一產業勞動力仍約3億,比1978年一點不少。報告認為,目前我國農村剩余勞力只有5000萬,意味著目前我國18億畝耕地可以為農村一產約3億勞力中的2.5億提供充分就業,那么,目前農業勞動力充分就業勞均只需耕地7.2畝。但1978年我國農業勞動力勞均耕地約7.5畝,當時對農業勞動力冗余的估計已經絕不是5000萬。所以,農業剩余勞力5000萬這一估計目前還很難被輕易認同。
  那么,我國農村勞動力中第一產業勞動力仍約3億的統計是否準確?由于農業勞動力轉移情況復雜,完全準確是不可能的。但從我國人口普查得到的農業人口年齡結構數據中40-64歲農業人口比重,就可以推斷這一數據基本還是可用的。
  農業勞動力轉移是長期棘手的問題目前日本勞均耕地約18畝,其糧食生產是依賴政府補貼維持的,如多哈回合真正限制了政府補貼,只為西方農場規模幾十分之一的日本糧食生產將面對嚴重沖擊。中國目前僅按農業勞動力中的一產勞力3億計算,勞均耕地僅為6畝。而中國即便達到日本的農業經營規模,所需農業勞動力也只有一億,目前其一產農業勞動力轉移量就應在2億以上?梢,在農產品貿易自由化趨勢下,解決中國農業困局,今后農業勞動力轉移壓力十分巨大,更何況目前5億農業勞動力中統計的從事第二三產業的那些農民工,還很難講已經徹底脫離了農業勞作。
  在近30年的改革開放中,我國轉移了農業勞動力2億多,產品已經充斥世界市場。
  不談今后國內生產效率還會提高,達到日本目前水平僅再轉移2億農民,中國人能生產、供應多少產品,即便是擴大內需能否消納?未來中印兩國勞動力將達到20億,其生產能力對世界市場是驚人的,崛起的發展中國家間的競爭,以及整個國際市場對此的反映,都可能使這種轉移進程更為復雜。
  事實上,中國經濟發展已不可能再延續以往的道路,產業升級不可避免。但產業向資本密集型方向發展,生產效率提高,對勞動力需求卻將減少。所以,即便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人口規模問題,特別是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仍可能長期困擾中國。
  中國人口問題另一基本的矛盾還在于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下一階段,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矛盾逐漸尖銳,也可能使人口與經濟關系問題更為復雜,而不確定。
  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國人口規模問題依然長期有著深遠影響。根據目前一些情況,斷言中國人口問題、就業問題的性質即將逆轉,可能還為時過早。
  相關稿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手机| 隆林| 天峻县| 郓城县| 石柱| 台江县| 肇源县| 贵溪市| 崇文区| 堆龙德庆县| 建水县| 车致| 深圳市| 北京市| 腾冲县| 塘沽区| 宝丰县| 仙游县| 洛隆县| 嘉祥县| 张北县| 永丰县| 长顺县| 侯马市| 正镶白旗| 台北市| 屏东市| 永宁县| 宝兴县| 阜康市| 岳西县| 乐平市| 怀仁县| 教育| 扎囊县| 宜阳县| 延津县| 长汀县| 涟源市| 儋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