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9月底,吉林省643戶地方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產權制度改革基本結束。經過改革,地方國有糧食流通資源得到優(yōu)化配置,多元化市場主體格局初步形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yè)主渠道作用得到更好地發(fā)揮,糧食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為吉林省構建新的糧食流通體制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今年秋糧收購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吉林省糧食局局長祝業(yè)輝分析,但目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走破產程序改制的企業(yè),有些還在運行破產程序,債權債務正在處理,不具備糧食收購資格。即使產權已經明晰的企業(yè),也面臨經營機制轉換、加強企業(yè)管理等許多問題。 業(yè)內專家認為,去年國家分批下達收購指標,今年是敞開收購,有些企業(yè)在資材購置、設備檢修、人員配備等方面準備不足;同時,今年吉林省伏旱嚴重,部分地區(qū)糧食減產;此外,受近兩年糧食價格都是先低后高的影響,農民存在嚴重惜售心理;還有個別市縣“地趴”糧問題仍未徹底解決,如果后期農民售糧集中,受烘曬能力限制,不少地方存在壞糧的風險。 記者采訪中發(fā)現,目前吉林省糧食庫存壓力也比較大。按9月末統計數據,吉林省商品糧庫存153.8億公斤,同比增加99.5億公斤,其中臨儲糧庫存129.6億公斤,2008年臨儲糧大部分仍然在庫儲存,未騰出庫容,局部區(qū)域可能出現收購能力不足和收購網點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