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層密集調研經濟形勢,引起各方關注,被認為是對上半年的經濟發(fā)展形勢進行整體性評估,以及對下半年宏觀政策制定進行摸底。有評論認為,隨著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加,國內部分經濟數據出現放緩跡象,下半年保增長、促就業(yè)將會重新成為宏觀政策的著力點。也有評論認為,結構調整將成為下半年經濟工作重心。還有人認為,面對復雜形式,新一輪經濟刺激政策可能出臺。
世界經濟可能二次探底
影響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基調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世界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 署名龔方雄的博客文章指出,歐債危機加大了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在經濟復蘇非常脆弱時,各國政府應繼續(xù)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但目前很多政府出于對債務負擔過高的考慮而采取緊縮的財政政策,開始加稅并減少支出,其結果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二次探底風險增加。 署名李治斌的博客文章指出,悲觀一點看,全球經濟極有可能長期低迷。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球主要經濟體均大規(guī)模救市,財政赤字大幅增加、貨幣大量濫發(fā)。雖然當時看救市效果明顯,但長期看貨幣大量濫發(fā)不僅沒有挽救經濟而且造成了流動性泛濫、通脹預期大增;政策的財政赤字也只是將個人和企業(yè)的債務轉移到了政府層面,全球經濟失衡并沒有根本解決、生產力水平也沒有大幅提高。如今,面對通脹壓力,貨幣政策不得不選擇事實上的緊縮;面對主權債務危機,政府不得不削減債務、退出財政刺激計劃。政府調控經濟可動用的無外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現在在通脹和主權債務危機兩大壓力之下,政府這兩大武功基本全部被廢。
二次刺激政策是否應該出臺
在世界經濟出現二次探底可能性增加的同時,國內經濟也出現了放緩跡象。如6月份中國制造業(yè)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4,環(huán)比回落1.8個百分點,連續(xù)兩個月下滑。對于這一形式,有評論認為,中國應該推出第二輪經濟刺激政策。 署名陳笑的博客文章認為,中國需要再次推出刺激經濟政策。文章指出,去年拉動經濟增長的兩大引擎——房地產和汽車雙雙回調,同時PMI開始出現下滑、規(guī)模以上的工業(yè)增加值增速減緩,再加上外需市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也在回落。因此,中國需要盡快出臺新的經濟刺激政策,避免經濟二次探底。 然而,對于推出新的經濟刺激政策,也有人持謹慎態(tài)度。署名徐以升的博客文章指出,現在是到了要啟動“二次刺激”的時候了嗎?回答這個問題有兩個層次:第一,要以就業(yè)形勢,而不是以GDP增速來判斷是否需要啟動“二次刺激”;第二,即便是要啟動“二次刺激”,也應以更好促進就業(yè)為目標。文章還指出,即使要啟動“二次刺激”,也要避免“刺激政策等于擴大政府項目投資”的誤區(qū),方向非常清晰,那就是要對實體企業(yè)減稅,鼓勵民間投資,扶持第三產業(yè)。
保增長還是調結構
署名“不執(zhí)著”的博客文章認為,我國經濟正在經歷艱難的轉型期,轉型之難在于“舍棄”、“壓縮”、“淘汰”一直落后產能的企業(yè)、把高房價遏制下來、減少對出口的依賴。這些政策會直接導致經濟的下滑;難在現在的轉型升級是新課題,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遵循,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探索未知的領域將是充滿了艱難和風險;但是要中國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就非要經濟結構向良性方面轉型,就必須要承受一段時期內經濟快速下滑的陣痛。 但署名鈕文新的博客文章認為,總體看今年上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過緊了,我們決不能不顧現實,“重結構、輕總量”,而至中國經濟于“青黃不接”的痛苦境地,這十分危險。必須把總量增長和結構調整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須在“穩(wěn)增長”的前提下去“調結構”,經濟才可以平穩(wěn)過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