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07-10-12 本報記者:賴臻 來源:經(jīng)濟參考報 |
|
|
透明新穎的旋轉(zhuǎn)坡道,大氣壯觀的彎弓型遮陽棚,充滿動感的運動雕塑……來到奧體中心體育場參觀,對于不了解這座體育場歷史的人們來說,恐怕不會想到它經(jīng)受了17年的風雨洗禮。作為當年北京亞運會、全國七運會、遠南殘疾人運動會以及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賽事的主要比賽場地,奧體中心體育場在經(jīng)過了17個月的改擴建后,如今正以全新的形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改造前的體育場主要是從滿足亞運會比賽功能需求來考慮,只有少量普通功能附屬房和觀眾衛(wèi)生間,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場地擴音、計時記分系統(tǒng)設備陳舊。所以,對許多設施和裝備進行改進和完善,成為了奧體中心體育場改造工程的最大特點。 建成后的體育場新增了廣播音響、彩屏LED、煙感報警、集中空調(diào)、場地自動噴灌、保安監(jiān)控、百米終點攝像、東西遮陽罩棚、網(wǎng)絡寬帶、會議等系統(tǒng)。與此同時,體育場還采用了國外進口的陽光板材料作為看臺屋面板,既能達到遮陽、擋雨和隔熱的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場地在白天比賽時由于屋面投影造成的陰影。而體育場東西立面還采用了梭形遮陽百葉系統(tǒng),這個設計充分考慮了遮陽隔熱和自然通風效果。 四個筒式的旋轉(zhuǎn)坡道同樣惹人注目。奧建辦奧體中心項目部負責人馮華彬表示,旋轉(zhuǎn)坡道的設計徹底打破了傳統(tǒng)的體育場看臺通道封閉的模式,從看臺二樓直到五樓,殘疾人觀眾能夠感受到方便,普通觀眾一路走上去也不會覺得累,而且還可以欣賞體育場周邊的風景。記者踏上坡道感受了一番,果然,遠處的“鳥巢”、“水立方”盡收眼底,奧體中心體育場外部的建筑細節(jié),同樣可以細細觀賞。 此外,奧體中心體育場這次改擴建工程還為以后的擴建預留了各種條件。像各個區(qū)域預留了管線設施、電力負荷等,部分大廳可通過增加梁的方式來達到增加一倍面積的房間,再如南北看臺和東西看臺下都還可以增加房間,充分體現(xiàn)了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