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降幅逐步縮小
近日,上市公司三季報陸續披露,備受市場關注:在當前經濟回升向好的關鍵時刻,上市公司業績能否反映整體經濟形勢?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回升,三季度能否繼續上揚? 新鮮出爐的三季報給出了答案: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降幅逐步縮小。北京天相投資顧問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1449家公司披露了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實現凈利潤7061.03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了2.21%。雖然利潤仍較去年有所下降,但與今年上半年近15%的降幅相比,上市公司利潤降幅正在逐漸縮小。分季度看,今年前三季度每個單季凈利潤持續上升,已披露三季報的1449家公司,其三季度凈利潤較二季度增長3.96%。 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有所好轉。在披露三季報的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盈利的占81.57%,近半數的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實現增長。 在這些業績向好的公司中,部分行業企業實現超預期增長,成為市場的“亮點”。其中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的三季報就讓人眼前一亮。在今年產業振興和擴大內需政策的支持下,國內汽車銷量不斷創出新高。上海汽車預計前三季度凈利潤將同比增長70%以上,長安汽車、東風企業業績增長幅度更是高達一倍以上。同樣超預期增長的還有醫藥、家電、日用品等消費類上市公司。 金融類大盤藍籌公司可能難以延續上半年的增長勢頭。在公布三季報的公司中,金融類雖然還是創造利潤的主體,但與二季度相比業績有所下滑。截至10月26日,有2家銀行公布三季報,其三季度凈利潤環比下降了3.7%。
電力回暖反映經濟復蘇
前三季度電力企業凈利潤較去年增長275%
作為經濟復蘇的先行行業,電力行業的持續回暖,反映了經濟整體運行正回升向好。有專家稱,電力行業有可能率先復蘇。 今年以來,電力行業上市公司一直表現突出。上半年,電力行業業績同比增速最快,進入三季度后,電力行業延續了快速增長的勢頭,已披露三季報的18家電力企業凈利潤較去年增長了275%,三季度則較二季度增長了23.37%。 電力行業的高盈利能否延續?今年前三季度,電力行業利潤高增長的原因在于,與去年上半年煤價持續上漲,電價受限制相比,今年煤價處于低位,電價已經上調。加之今年經濟復蘇跡象明顯,用電量持續回升,繼8月份實現首次正增長后繼續攀升,電力企業的盈利空間增大。隨著經濟繼續回暖,用電量還將增加,然而通脹預期帶來的煤價上漲也不可忽視。近期國內的煤價屢創新高,還有可能繼續上漲。隨著煤價的上升,電力企業又將面臨經營成本壓力。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用電量上升給電力企業帶來的利好將更為明顯,電力企業業績上升的趨勢短期內應不會改變。 行業龍頭企業華能國際今年三季度凈利潤大增261.37%,公司表示,如四季度發電用煤和電價與現行水平相比不發生重大不利變動,預計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期末累計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扭虧為盈。
行業調整壓力不可忽視
鋼鐵、水泥、有色、化工等產能過剩行業可能面臨新挑戰
雖然隨著整體經濟復蘇,上市公司業績不斷上升,但是各行業表現差距有所加大,仍然有一些行業還未走出低谷。 以鋼鐵行業為例,截至10月26日,公布三季報的15家鋼鐵企業凈利潤仍然較去年同期有大幅下降。業內人士分析,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是造成公司業績難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下半年鋼價雖有所回升,但隨后再度迅速回落,目前鋼價仍然處于較低水平,鋼鐵企業業績自然難以提振。鞍鋼股份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50%至100%,盈利額將不超過41.26億元。本鋼板材三季報累計凈虧損額最高達15億元,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為206%。下一階段,鋼鐵行業供過于求的現象還難以根本改善,鋼鐵企業庫存壓力仍然存在,因此行業回升的難度加大。 有色行業與鋼鐵行業有同樣處境。公布三季報的15家有色企業凈利潤同比下降了65%,三季度較二季度下降了10%左右,且行業內企業的差距加大。處于行業上游的企業隨著產品價格上漲實現盈利,而下游企業受制于價格上漲的壓力,經營難度加大。 下一階段,我國將加大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鋼鐵、水泥、有色、化工等相關產能過剩行業可能面臨新的挑戰。因此,業內人士建議,在關注上市公司過往經營情況的同時,更要關注相關政策的走向。 |